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蝌蚪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蝌蚪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教科书等很多书籍上把黑色蝌蚪说成是青蛙的幼体?
蝌蚪是两栖动物的幼体状态,大都生活在水中,我们能见到的两种常见的两栖动物是蟾蜍和青蛙,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蟾蜍就开始产卵了,数量比较多,蟾蜍蝌蚪喜欢集群游动,小池塘里很多一团团黑色的就是。
青蛙蝌蚪一般在初夏开始产卵,蝌蚪数量没有蟾蜍的多,而且喜欢分散小群游动,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青蛙蝌蚪颜色是灰色的,身上还有花纹,这就是两种蝌蚪的区别!
早些年编教材的人没有认真区分过蟾蜍幼体和青蛙幼体。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就这么搞混了。
蟾蜍幼体黑色蝌蚪经常成群出现,体型小,量大,游动速度缓慢,小孩子很容易捞起;青蛙的幼体灰色蝌蚪从不结群,单一出现,体型大游速快,不容易捞到。
小的时候也是捞来两种蝌蚪,养大之后比较才知道哪一种会变青蛙哪一种只会养成蛤蟆[捂脸]
【奇乐动物园,问题我来答】
首先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黑色蝌蚪确实不是青蛙的幼体,这是蟾蜍的幼体。青蛙的幼体是颜色有点灰的蝌蚪。
至于为什么语文课本里会这么说,我想可能是语文这门课只是想利用浅显的生物知识,提高一下阅读能力和描诉能力,是不可能给你介绍黑色蝌蚪和灰色蝌蚪的区别的,再说那个时候如果告诉你蝌蚪也分好多种,你是不是更迷茫?
相信很多小孩子或者现在的很多成年人都认为青蛙幼体是黑色的,其实不然,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下!
我们所说的青蛙其实应该是黑斑侧褶蛙,这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蛙类,只有新疆、西藏、台湾等几个省份没有,在生物学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体型从35-90毫米不等。
蟾蜍就是平常所说的癞蛤蟆,它并不单指某一种动物,它是蟾蜍科动物的总称,在生物学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在我国主要有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体型一般在40-80毫米。
青蛙和蟾蜍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卵,幼虫和成虫。它们的变态过程主要是受催乳激素和甲状腺素的控制,这两种激素参与了从卵到幼虫再到成年的变化过程。
1.大多数青蛙主要活跃在水中,所以它们的皮肤大多比较细腻光滑,颜色比较鲜艳。相比之下蟾蜍多在干燥的地方生存,皮肤粗糙难看,并且颜色单一。这只是说的大部分个体,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也发现了一些皮肤光滑,色彩艳丽的蟾蜍。
2.青蛙由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里度过,所以它的后脚有脚蹼,少数蛙类前脚也有,并且它们脚下还有防滑的肉垫。但是蟾蜍的脚趾间没有脚蹼,也没有肉垫。
3.蟾蜍有毒腺,能分泌毒素,青蛙却没有。
其实大部分人,对于蛤蟆蝌蚪和青蛙蝌蚪都无法区分。
然而细究一下,确实没有必要去区分,一方面仅仅是课文的配图,青蛙识别度高;
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非要解释黑色蝌蚪是蛤蟆的。岂不是教材上的各种“狗狗”示意图也要全部更改为“哈士奇品种狗”、“中华田园犬”、“哈巴狗”等具体的狗种了?
之所以青蛙的识别度高,是因为很多孩子对蛙类的接触就是青蛙,例如青蛙王子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其实几十年前,还有一部动画片,就叫“小蝌蚪找妈妈”,黑白动画片怎么区分蝌蚪?
况且,蛤蟆本身身上有毒腺,呈癞子状,所以又叫做癞蛤蟆。对于很多人来说,癞蛤蟆的样子其实挺反胃的……相反青蛙没有这种反胃的外表。
对于一般人来说,除非学生物学,否者基本上不会去研究癞蛤蟆。自然没有区分蛤蟆和青蛙幼种的必要了。如果特别爱好,去专门区分也并无不可。好比大多数人都只认识“狗”,具体是什么品种,不一定知道,或者只知道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蝌蚪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蝌蚪书籍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