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推荐对付小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籍推荐对付小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洞察人性有哪些必读的书?
有句民间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记,看三国研究深刻了,用兵法和鬼计做人处事,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少就是年轻,看西游入神,调皮捣蛋,胡作非为,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培养人性,就要广开知识面,并非某一部书是人生必读物,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是人生性格定型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最佳时期,家廷,学校担负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性格取向的任务,要正确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不是某一本书是人生指南。
推荐一本书,卡希尔的《人论》。
推荐这本书不是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来否定这个命题或转移这个命题,把这个命题转化为为:我们如何洞察人性?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镶刻着“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可以说是哲学上对人类发出的最高声音。可是“人”的问题到至今依然是个迷,人性的问题还是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严俊课题。我们感觉最熟悉的东西恰恰成为了我们最陌生和最难认识的,我是谁?人是什么?人性如何洞察?人生的意义如何?
卡希尔认为,人并没有与生具来的抽象本质,也不具有恒古不变的永恒人性,其本质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产品的辛勤的工作过程中,人只有在不断创造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人的自由。从卡西尔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像类似: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有规律,有逻辑,有意义的客观存在。不可能用一种数学或物理的方式给与一个理性的回答,也不可能在教科书里找到什么答案。
德国有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家是研究语言哲学的,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人的哲学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和整个文明基础。人性也只能在语言中体现和洞察。
我们再来看看马克思的论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人性的问题也只有在人们的劳作,劳动创造中体现和洞察。
无论是卡西尔的“人是符号动物”还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本质是语言”,到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劳动”,都说明一个问题:不可能有什么教科书能真正的揭示人性,并指导人们去洞察人性。人性只能在人们的劳作中,创造中,交流中认识和洞察。
如果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或者学生,推荐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冷眼看人生》《我不是教你诈》系列,相对浅显。以及鲁迅先生的杂文系列,因为有些在学校学习过,所以先生的风格大家都了解一些,也比较容易理解。
如果是有一定文学基础,推荐老、庄、孔、孟及杂家的代表作,可以去书店挑选适合自己的注解版本,先秦百家对于政治、哲学、人性的融合有很深的理解。另外还有《二十四史》,其中的很多经典***也显露出古人的洞察力。
如果只是想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有些了解,提高自己的情商,可以少看些现代电视剧。
题外话,放松一下,推荐漫画《一人之下》,人性刻画的很好。
这类书看的不太多,关于人性的话题,太深奥,太宽泛。还希望向大师们好好学习呢。但我记住了季羡林老师一句话,什么是好人?好人就是,在先考虑自己的时候,也能想着考虑别人,这就是好人了。如果说书籍的话,除了《菜根谭》,其他的书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还有刘墉的其他书籍,和东域狂生的推荐的几乎是一样的。理由也一致。古代和国外的比较难以理解,时代在进步,国情也不一样,所以,还是推荐刘墉比较适合。谢谢邀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推荐对付小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推荐对付小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