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荐中医穴位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推荐中医穴位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有哪些讲中医、中药和穴位的书籍推荐?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者可以先读有关“什么是中医”的书,如艾宁的《问中医几度秋凉》,罗大伦的《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等,先有点感性的东西,培养兴趣。
二、必读书目:《伤寒论》(郝万山讲义,重点推荐,),《金匮要略》(李今庸),《中药学》(张廷模),《方剂学》(邓中甲),《诊断学》(江苏中医学校,1959年版)和《中医学概论》(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老书很好),《温病条辨》(吴瑭),《温热论》(叶天士),《古今医案按》(俞震)等等。都有网购。
三、参考书目:《思考中医》(刘力红),《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重点推荐,特效好书),潘德浮的《相信你的自愈力》。等等。
四、《黄帝内经》虽然是经典,但不建议初学者学,担心会吓跑。待基础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深读,精读和感悟。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中医文献都是以古文记载的。
五、几千年来,中医书籍浩若烟海,有精品,也有庸作。还有的是精华和错误混杂,如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住七个活血化瘀的方子即可了(很有效),而有关人体解剖的部分可以忽略。人生有涯,应选优而读。
一个爱好者的建议,供初学者参考。
中医学经络、穴位有什么比较好的学习资料推荐?
感谢悟空的邀请;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学习中医经络穴位的书很多,我看过的有,黄帝内经,中医经络穴位,要是单学经络穴位的话,可以看中医经络穴位这本书,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经验仅供参考,大家一般都知道中医讲十二经脉,那么经脉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古人最早在生产实践中,不经意碰到了一些坚硬的东西,如树枝、石块等东西通过***人体的某个部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疼痛的感觉消失或者减轻了,通过发现这些事情以后,古人慢慢积累经验,并且逐步进行研究,发展起来并形成专门的一套理论,其实中医理论正好符合自然规律,宇宙是一个大天体,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是十二个月,人体可以认为是个小天体正好是十二个经脉,中医穴位它离不开经络,所以先要把人体经络记熟,在根据经络找穴位,中医除了经络穴位外,它还讲阴阳,这在黄帝内经里有讲到,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背面为阳,人体的前面为阴,手背为阳手心为阴,脚背为阳脚心为阴,学习中医经络穴位,应先把经络记述,在把几个大的穴位牢记,比如百会穴,合谷穴,足三里,三阴交穴,曲池穴,中医360多个穴位,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记住的,那么记住中医穴位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借鉴,那就是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人体的十二个经络对应十二个时辰,一天24小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中医经络每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络,十二个时辰流经一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在熟悉了经络的走向后在慢慢熟悉在经络的各个穴位,这样更容易记主,其实记住穴位的方法有很多,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要学好中医也不是一时半会的能够做到的,还是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那帮到你,谢谢!
您好,刚刚接触中医经络穴位的,开始可以培养对经络、穴位的直观感知,建议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先了解人的体质形成(中医解读人的体质),你了解了人体体质之后,再去读别的书就要容易的多了。然后去读经络的书,你可以去购买高等医药院校的教材,它比较清楚的描述了经络的部位,既有经络名称又有穴位的标尺与尺度。比较完整,对于刚学习中医的人比较实用清楚,书的名字是(腧穴学)。
之后,需要构建足够的知识体系,建议选择中医专业的的教科书,这些书籍的阅读量比较大,可以定制一个中长期的学习***,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当然也要加强临床实践。
当然如果你是想学习中医那就再找一些中医名家的著作,系统的学习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经验。
如果你是做养生保健的,就可以不用系统的学习了,以上的两本书学完,就足够你用的了。了解了人的体质,在学习一下经络穴位,你基本上就能够解答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荐中医穴位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荐中医穴位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