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针灸书籍推荐甲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针灸书籍推荐甲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针灸,必须看哪些基本的书籍?
你是初学者,首先应该看基础的,比如针灸学,石学敏老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中国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懂了后可以看看杨继洲写的针灸大成这本著作。
经验丰富后可以看看医学古籍,不管是灵枢经还是针灸甲乙经等等,因为很多古书涉及有针灸学内容,OK,就这些了
哪本针灸书最实用?
我以前推荐过高树中的《一针疗法》,这是一本针灸神书,跟读金庸小说的感觉类似,就是不管你从哪一页开始读,都能津津有味的读下去。
该书还有一个特点,不管是针灸小白还是从业多年的针灸师,都能从书中有所收获,既适合初学者,又适合专业针灸师,是针灸人士案头必备的针灸书。
《灵枢》《素问》是非常重要的,不读不能提高经络理论的认识水平。《针灸大成》是实用的。《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也可以提高对经络理论的认识,改变自己观念,经脉丶络脉丶穴位丶经水丶经隧,正确认识十二经脉循行,正确认识根结理论,正确认识任督二脉与肾经的关系,阳跷脉与阴跷脉运用的区别。按时取穴,按时补泻等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一书是结合《黄帝内经》与《外经微言》,全面认识经脉循行!解读五脏生克关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不全生,克不全克!
我正在自学中医辨证论治和针灸术,请问从那本书学才能少走弯路?
我这个中医就是自学的,想做到不走弯路,用我的学习经验告诉你,直接学习具有纲要性的知识。
一,先学习四诊,就是通过望,闻问,切,从病人身上搜集症状。
二,运用八纲辨证,把所收集的症状作一个初步的归纳,即表,里,寒,热,虚,实。还可以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三,根据初步的归纳,再次运用各种分类辨证。如伤寒表症用伤寒六经辨证去分淅。温热病用卫气营血辨证。里,虚,实等内科杂症运用脏腑经络辨证。
四,审证求因,就是把辨证的结果,通过病因分析,再审查一遍,做到无误,针对病因治疗。
五,治疗总则,以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汗,下,吐,和,温,补,清,消等八法的应用。
只要能系统的掌握了以上知识,结合中药方剂,就可以处方,用药,治病了。
以上内容可从医书上搜集,也可从网上搜索。
我是一个中医的自学者,为了治病,我买了两种书籍,一种是中医中药,一种是穴位和艾灸。
我还自己***中草药,但用的不多,只有薄荷和艾叶,金钱草也***过,艾叶用的多,薄荷可以在夏天用它烧水洗澡,洗脸,金钱草对去胆上的炎症较好,还有金银花,对眼睛有好处。
针灸应该不太好学,如果扎错了就不好了,学中医最关键的是必须会看脸色,眼睛,鼻子,嘴巴,还有舌头的色泽,舌下的血管,这是最基本的。
当一个人有病的时候,都能在脸上找到不一样的地方,以前我没学中医的时候,看到有的人的脸上出现黄圈,我感觉这个人病的不轻,等过了一个月,这个人就被诊断为肺癌了,(时间久了,记不清了),还有一个人在鼻子两边,一面长一串绿豆,后来他也得癌了,去世五六年了。
还有一个人,是家里的亲戚,他的眼睛出现***,与正常人不同,我还看到他两次脸色不对,我也没敢说,因为人家从来不去医院,连孩子们也说不通,是个有名的杠子头,后来死在被窝里,家里人并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去世的。
还有舌头也能表现出多种疾病,舌胎是什么样的?舌底的血管是什么样的?都可以从书上查找。
我把我买的书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想自学中医的人们,找到学习的方法。
图片本人原创。
要想在中医走得更远更高,首先要打好中医学基础,切勿好高骛远。一个大厦的高耸,离不开坚实的基础。
一、无论你是学针灸还是中医中药,都要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学起,是你今后从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临床疾病不会因你课本知识,而按课本生病,所以你要有基础理论去变通,去辨证,灵活运用。国医大师们都很注重中医基础教育。基础打牢了,今后的课才能学的得心应手。
二、掌握好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若想学针灸,还要学《针灸学》这门课程,掌握好穴位,功效和主治,再学针灸的疾病的辨证选穴,主穴和配穴,还有一些针灸手法,和应注意事项。最好还能学一下西医《解刨学》,以免误刺气胸,或者刺破重要脏器。还有的事针灸是实践科学,要认真跟老师实习,练习针法,多总结经验。
三、有了一定基础后,要不断像老师们多学习,多看国医***临床医案,吸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若基础打好了,可以学习经典,如《黄体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针灸大成》等。
医海茫茫,成大医者,要苦其心志,博览群书,要有慈善、治病救人之心,理论用于实践,方可有大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针灸书籍推荐甲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针灸书籍推荐甲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