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推荐接纳自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籍推荐接纳自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名言名句?
1、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三毛
2、如果一个人自己具有某种品质,就具备对那种品质的鉴赏力。——(英国作家)狄更斯
3、每个人都会对欣赏自己的人心生好感,不论工人、职员、还是君主,无一例外。 ——卡耐基
4、一味的崇拜别人,倒不如,停下来高傲的欣赏自己。
6、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如何引导孩子接纳自己?
首先孩子不接纳自己是需要了解具体原因的。就像孩子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他们就会逐渐的排斥自己,否定自己,进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而这一系列的过程主要是来源于两方面,①孩子的自尊心过强,②外界的“***”。
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环境和条件都不错,从小又得到了所有家人的宠爱和照顾,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艰难困苦,反而一直是处于被滋养的状态,所以这也就造就了他们自尊心特别强的现象。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特别差,所以当自己的能力未能经受外界的考量,或者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时,他的心理防线就会被瞬间击垮,因此他就会开始讨厌自己,而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高气傲”,一直期待太高,一直未能达到期望,一直处于不断地打击和否定自己的状态,必然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再者就是来自于像家长,老师以及同学这样的群体了,当然家长占的比重更为大一点。对于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期待,要求,批评,又或者说是把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的举动,我们其实都能够理解,主要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更努力一些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但是家长却没意识到这种做法在不断地否定着孩子,让他们更加看不起自己。所以家长们必须要做出相关举措来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并认可自己。
那么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接纳并喜欢自己呢?
说一下我总结的几点情况:
①对孩子表示肯定和赞美。(鼓励式教育)
②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听了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事迹,不要活成自己小时候讨厌的样子。)
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接纳自己了!
不轻易拿孩子与别人比较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声责骂自家的孩子,“你看自己,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家的小孩,跟你一样大,人家又聪明,又听话,为什么你自己就那么不争气呢?“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再拿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无疑就会雪上加霜。作为父母,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对比,这种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和别人对比,在一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具有两种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认识自己,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作为目标。第二是,确立目标。人都是与别人的对比的过程里,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理想与努力的方向。但是对孩子来说,在与人对比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好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作为父母,也要学会欣赏自己家的孩子,学会赏识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获得进步;即便孩子有了缺点,也不要和别人对比来促进他改正,相反,抱着公正的态度,客观的告诉孩子,反而会让他获得进步。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有着各人不同的性格,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着攀比,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忽视自己孩子的长处,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缺少自信,父母要如何正确对待呢,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教会孩子反问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我现在各方面怎样了?自己有什么优点?自己有什么缺点的?相比以前自己有什么进步?有什么是退步的?自己要如何的处理?是否多听父母和老师的意见?第二:用欣赏的心态对待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再加以学习,以长补短,真诚的去赞赏别人。第三:承认孩子在家长心目中永远最好的孩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系,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最后转化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孩子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不知道怎样超越别人,那么很就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的心理。而家长的适当肯定,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推荐接纳自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推荐接纳自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