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书籍乌托邦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书籍乌托邦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乌托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先进性
在莫尔的理想社会中,既有劳动的任务以创造集体财富,又有学习任务以提高知识及技术水平。这些就是列宁所称许的“伟大的老空想家们提出来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柏拉图不能预见到一个富裕的公有制社会,反而认为富必然带来懒。他把公有制局限于社会上的一个等级。而莫尔则要推行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一个公有制的国家。莫尔的基本论点是:财产私有为社会上万恶之源。这个论点的深刻性远不是柏拉图所能理解的。
在近代的第一部社会主义作品中,就已经提出了消灭城乡对立的问题,虽然方法是很原始的。
《乌托邦》这本书的另一个方面也有同样重大的意义,这就是在论证社会主义原则时所***用的方法。莫尔是第一个剥掉“共有制”的宗教外壳的人,是第一个从理性出***证“共有制”的人。
2、局限性
莫尔关于公有的观点固然令人惊喜,然而莫尔毕竟是他的时代的产儿,他的观点带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
他看不出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莫尔的未来理想社会既是建筑在手工业家庭作坊上面,当然就不可能实现以丰富的物质财富为基础的公有制社会。他的那些设想恰恰是他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
他的思想中还保有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思想的残余, 他看不到劳苦群众有改变社会制度的力量。
虽然作者口口声声说主张男女平等,可文中多处与此矛盾。“可是每逢末了的节日,在赴教堂前,妻子伏在丈夫的脚前,儿女伏在父母的脚前,对于自己的过错或失职认罪忏悔,乞求宽恕。”“妇女担任教士不受排除,但当选的仅限于老年寡妇,为数极少。若教士为男性,则其妻子必须是全国最优秀的女性。”
乌托邦缺乏科学根据,只能是一种“空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关于战争的描述中,“有时乌托邦一方阵地动摇,在溃退中,情况很是危急,而敌人却正一路冲上,要杀要抢。然而教士介入的结果,杀戮就防止了。”教士的作用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战争这样容易制止,还会这样轻易发生吗?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一个真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象征!之前只是偶尔听到过这一词语,便一直想去探索乌托邦究竟是何处之词。如今有空,便打算抽出时间想要对乌托邦之名一探究竟!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延伸则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乌托邦,“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则是指国家或地方,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乌托邦之词,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但于很多人而言并不为人所知。
乌托邦主要内容?
在《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公民由家庭组成、50个家庭组成一组,选举出首领——“西佛格朗特”。那些“西佛格朗特”组成议会,从4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君主。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的危险。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有服两年农役的义务,以便供应免费市场。***若通奸或是有逃离岛屿的企图的话,乌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为奴隶。那时,他必须整天劳累,服从老同胞的命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书籍乌托邦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书籍乌托邦读后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