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林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医林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清任的书籍为什么叫医林改错?
王清任的书籍叫《医林改错》的原因是,他在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重要的观点:
1. 他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
2. 他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结构,提出了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并且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发现和见解。
因此,他的书被称为《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出自哪本书?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2卷,清代王清任撰,刊行于1830年。上卷内容有二,其一是论述脏腑解剖,提出了王氏所绘的解剖图谱和一些生理学方面的新观点,意在改正古人在某些解剖和生理认识上的错误。其二是论述了王氏三首活血化瘀方剂在临床运用上的经验。下卷主要论述了半身不遂、瘫痿、瘟毒证、抽风、月经及胎产病、痹证、癫狂等病症的瘀血病机及辨证治疗,意在改正古人对这些病症认识和治疗上的错误。全书共收载王氏自制或改制古方而成的32首活血化瘀方剂及其在临床运用的经验。
中医的医书,有哪些好书推荐?
你想干什么?如果是为了要文凭,建议你看中医学院的教材,按部就班,能当中医博士。如果你是为了实际使用,建议你看《黄帝内经》原版的,不要看译文。你可能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一个月看一篇、或三个月看一篇,不要贪多,看懂、吃透。***教材《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典》。
如果想学中医就得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领悟,中医药学为起点,方剂学,在结合百家所长,开始分析病案做模拟配方。再以自己小病做基础治疗和有经验的中医师作技术讨论。医书医案吸取精华不要照搬,只要诊病准确药物性味功效基本算可以临床了,帮你们介绍几本书。千家妙方上下册上面有医案用药心得***出版,伤寒论对外感发热和最近***都有很好的指导和治疗作用不懂医理请别乱用药,常用中药不良反应与防范用药指导书挺不错的虽然里面有些说的可怕煎剂对症基本可以忽略,但是开处方一定得配伍恰当病因不明,最好不开方,难经也得研究还有王叔和的脉经也得认真学习因为脉经被人借了,还是我不在家被人拿了!
如果想学习中医的话,我认为应当是这么个顺序,先看药性赋,为什么看这个,而不是看本草,药性赋全书涉药五百余味,皆有实际效用,其中常用药只有一百五十余味,本草简本也有一万余,很多东西拿到现在根本不具操作性,令初学者不明所以。
二看中医基础理论,这个书是现在院校中医专业必有的,看这个书对中医有个大概了解,当然只能是个大概了解。
三看四柱预测学,这个可以是邵伟华的,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学习中医要看这么个命理书,国学五术乃山、医、命、相、卜,医与命同出自易经,不看这个命理书理解一下中医的根本道理,中医很难上层次。
四看頻湖脉学,中医望闻问切,先学会这个切。
五看伤寒论,看完伤寒论,可以实验着开方了,当然初开方必须有人在旁监督。
六看金匮要略,医宗金鉴,为的是扩宽知识面。
七看内经,此时看内经,才能领会贯通中医精髓,医术精进。
后面可以有针对性的看看针灸、温病条辨等,我的建议是看书别看多,看多嚼不烂。这是我学习的顺序,欢迎提出不同意见,随时改进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林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林系列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