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人物简介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书籍人物简介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呼兰河传》第一章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呼兰传的作者是萧红。第一章主要讲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冬天呼兰河的景象,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第一章主要描述呼兰河的四季的景象,尤其是严冬,同时还描述了一段段呼兰河人们的生活片段。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无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出现。让我不知道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让人感到情绪欢快起来的是祖父出场之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院尽情玩耍,除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描写的妙趣横生。这一幕充满童趣的描述,使我不禁想起我的童年。
我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的洗礼。但我小时候听祖父讲述着他当年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我成长。我想不管我们童年是什么,这都是无法逃避的。不管我们的回忆,有多么灰暗与不幸,但是家乡那块土地是干净的,是纯洁的。
我最喜欢爷爷。
爷爷善良、宽厚,对小孙女十分慈爱。幼年的萧红没有父母的疼爱,爷爷的相伴呵护尤为珍贵。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令人窒息的,愚昧的村民在世世代代的陈规陋习中不自觉地重复着人吃人的故事,而那些被厄运吞噬的人们尤为可悲,爷爷在这样的人的社会中,不能不说是一抹亮色,从他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关辉,让读者有了些许的希望,温暖和安慰。
谢谢邀请回答。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
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你所说的第一章应该是指***的第一部分吧?在这一部分当中,虽然出场人物很多,但都着墨很少,主要表现的也并非是呼兰河小城的自然淳朴。
借用序言当中茅盾先生的话:
这样的一群人,我很难谈及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说的残忍一点,这就是一群善良的乌合之众,一群平庸的安分之人。他们的身上带有着圣洁的愚蠢,***如有一个圣人将要被烧死,他们则是往火堆里丢柴的人。
后来小团圆媳妇之死,怎么能不让人浑身战栗?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健康的、活泼的年轻女孩,只因为她一点也不害羞,坐则坐得笔直,走则走得风快,便要遭受邻人的非议和婆婆的责打。以致于最后被众人烫死在装满热水的缸里。
这样一群人,叫人如何喜爱?这样一片思想的荒漠,叫人如何驻足?
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喜欢的人,我愿意选择那个一直在默默审视这一切的萧红。
待在这样世界里的她,内心该是何等的寂寞。
一、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呼兰河传的作者,这部书的作者名叫萧红,她是鲁迅的***,文人一般都具有的特性,那就是浪漫主义情怀比较重,导致她的婚姻生活不是很幸福,但是作为文人,她的作品“呼兰河传”在当时社会上反响强烈,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是紧紧围绕在哈尔滨市呼兰县城展开的。由于她的作品,呼兰县城还以她的名字建立了一所萧红小学,这所小学依然在教育培养着呼兰儿女。
二、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三、萧红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四、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五、重点说说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竟被婆婆活活虐待致死;人们对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是嫉妒大于羡慕,当他老婆难产而死后,留下他和两个[_a***_]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虽然感觉孤寂与凄凉,但是这就是那个年代平凡人现实生活中的缩影。
你读过的人物传记中哪几本最好?请推荐四至十本?
《毛泽东传》
关于***的传记,有不少的书籍,也有一些是外国人写的,但是我比较推荐***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这本《***传》,***的一生何其精彩,不是区区一册书能写得完的,这本书一共有6册,深度还原了当时的很多细节。对于当时发生的很多历史描述非常客观,不偏不倚。
之前一直在看《***选集》,后面又看这本《***传》,发现如果这两本书结合在一起看,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毛选》里面的内容,而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有不少国外的专著写《***传》,但是我看了一些,都没有这本详细,没有这本细节丰富,看一下也无妨,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看***。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豆瓣评分:无,微信读书推荐值:89.9%。
这本书共有4册,虽然在豆瓣上没有评分,看的人也少,但是微信读书上面的推荐值是89.9%,关于周总理的传记,其实写得好的不多,这本是比较好的一本,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国总理,这本书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总理。
一:首先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罗曼罗的《名人传》,其中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为我们展示了音乐家、艺术家和作家这三个不同领域的伟人。我也很赞同作者关于伟大人物的观点:"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二:在我读过的人物传记中印象深刻的有:《居礼夫人传》、《戴高乐传》、《拿破仑传》、《杰克、伦敦传》还有高尔基的自传体***《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巨人三传》读其悲悯,《梵高传》读其坚强,《俾斯麦传》读其眼界,《梅特涅传》读其智慧,《拿破仑传》读其狂野,《维多利亚女王传》读其华美,《孙中山传》读其无畏,《***传》读其斗争,《切格瓦拉传》读其理想,《朋霍费尔传》读其守义,《居里夫人传》读其安祥,《史怀泽传》读其敬畏,《甘地传》读其克制,《特蕾莎修女传》读其无私,《佛陀传》读其慈悲,《耶稣传》读其坚持,《***传》读其野心,《斯大林传》读其独断,《萨特传》读其自我,《苏格拉底传》读其从容,《孟德斯鸠传》读其先觉,《雷锋传》读其付出,……排除中国传统正史中记录的一些名人如诸葛亮王猛王阳明曾国藩等人的传略外,个人认为读过最好的传记,当属欧文.斯通的那本《渴望生活.梵高传》,不是市面上最多见的常涛的译本,在陕南一座城市专业实习时,在地区党校借住,党校图书馆对借住学生开放。当年的读书环境非常好,沉入进去,读了两周,梵高的生平真正打动了自己,回味其中,感觉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书中部分段落至今犹能成诵,今天想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只觉得年轻时的记忆力真好!
1、孙穗芳:我的祖父孙中山
2、肖凤:萧红小传
3、溥仪:我的前半生
4、蒋孝严:蒋家门外的孩子
5、史玉根:青山妩媚 柳如是传
6、胡辛:张爱玲传
7、浩然口述自传
8、周而复:往亊回首录
9、庄则栋:庄则栋和佐佐木敦子
10、曾志:百战归来认此身
1.《***时代》
作者对邓公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
2.《史蒂夫·乔布斯传》
乔布斯的传记有好几个版本,这版是唯一经本人授权的,算是官方版本,有专门的访谈,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其他版本。
3.《领袖们》
本书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所以书中所涉及到的各国领导人都是作者亲身接触过的,相比其他人写的传记类作品,本书更具真实性,眼光也足够。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经历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书戴嵩画牛作者介绍?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书戴嵩画牛》中的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分析杜处士的人物形象之前,我们先了解故事背景。
杜处士喜欢收藏书画,其中最爱的是书戴嵩画的《牛》这幅画,有一天被一个牧童说:“哈哈,你的画画错牛了。”
杜处士没有生气,反而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分析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所做的事凸显出人物的特点的。
一、爱好书画
收集各种书画,喜爱的还会随身携带。
二、平易近人,能接受别人的指教
牧童拊掌大笑指出杜处士书画上的错误,杜处士没有恼羞成怒。
三、通过现象看本质
杜处士是颇爱字画的人,在看戴嵩牛画时,受到牧童指正,牧童说明画牛瑕疵,杜处士诚恳听了,戴嵩不足之处。他深知一个远不及自己牧童,在牛喂养习性上是比自已有独到之处,是他应该学习地。
杜处士有进取心上进心,且易于下人和睦共处,深知什么东西都不是权威,因此,学习不是教条不是形式,必须正确看它的全面性。
杜处士深谙社会上实践真知可贵性,从牛画作品中更彻悟了知识广博,预见未来学习重要。
证明自古只有细致观察人生,才会结出累累硕果。这也说明走马观花,把某些事想当然的诉说成那样是会害人害己的。什么是斗牛形象?什么是耕牛品质?哪种才佩得上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这就是母爱的强大吧。
从一件小事看人生,何尝不会感到酸甜苦辣涩浪鲜的百味疾苦,何尝不会感慨时光流失的无奈难留,所以,趁还有气息尚存,仍可努力,多掏些精力做些有益事,别荡尽依稀尚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人物简介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人物简介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