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哲学书籍干法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哲学书籍干法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感悟?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这样写道: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稻盛和夫认为愿望要实现,这必须是强烈的愿望,而不是随便想想。“不管怎样,无论怎样,一定要这样!”“一定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由强烈的意念支撑的愿望或理想。
稻盛之所以强调“心想事成”,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并非想宣传“想法立刻能成真”的唯心论,而是倡导大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而这种力量,一定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好人所受的辛苦磨难其实是上天的考验。只要通过考验,便能取得巨大飞跃,从而度过精彩美好的人生。同理,虽然一些恶人看起来飞黄腾达,一帆风顺,但势必会招致灭亡。
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是我们思考如何度过人生时的一个大前提。因为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思想,就是这个宇宙本身的意志。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我们心中所想就是原因,这种原因产生的结果,会在现实中出现。
所以,我们心中想什么,思考的内容,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决定了我们将度过怎样的认识。
其实,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心想事成,可关键有两点:一是我们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二就是我们要一直拥有积极和利他的心态。
看准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投入热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一直坚持,结果只能是成功。
混乱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今天读了《活法》的序言: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还是有还多感想的。
混乱的时代比起战乱的时代,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战乱时代关乎国家的存亡,个人生命受威胁,更不用说自己的财产安全了。所以保家卫国,就成了我们的人生意义。
混乱的时代,之所以说混乱,是指人内心的迷失和做出的种种混乱的行为吧。人面临的已经不是吃饭穿衣的问题,更没有战乱时的各种威胁。那么人依然有很多危机感,但不知道这危机感来自哪里。总陷入一种忧虑之中,会发一些无名业火。说是无名业火,仔细想想也是有原因的:经济条件无法变好,工作上的不顺利,病痛的困扰,生活中的不如意,家人的误解,等等…积攒多了,指不定就在哪一刻爆发出来,被击中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往往受伤的人总是和自己最近的人。总之,迷失自我的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暂时的忙碌和短暂的快乐,只会填补一时内心的空洞。人们总是用短暂的***来填补内心长久的迷失。这种带有欺骗性的做法,诚实的内心其实是能查觉到的。只是人们习惯并依赖这种行为,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当条件受阻时(没有时间或是缺少金钱)人们就会无所适从。面对问题和困难只会逃避,或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这就是人迷失自我的原因吧。人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但行为往往会违背真诚的内心,这就是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吧。做为人何为正确?应该就是对迷失自我进行的考问。
为什么说是混乱的时代?明明是和谐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观。不愁吃喝,衣食无忧,怎么还就叫混乱的时代呢?我想之所以称之为混乱的时代,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是有使命和担当的,是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不然也就不用去管什么时代混乱与否,也不用去追问人生的意义了,随波逐流过完一生也就行了。
的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深奥。《活法》里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回归到自身,面对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再追问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不应让我们感觉空洞,陷入迷茫,相反他是指导我们怎么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更幸福更快乐,更真实。
人应该像个人一样活着,虽然人是高级动物,但是依然摆脱不了一些低级动物的陋习和缺点。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抱怨,不敷衍,不虚度时间(说这些话我也是有压力也会心虚)。对家庭有担当,对工作有责任,给社会减少点负担。在家里获得的幸福,在工作中得到的收获,在社会上感受到的温暖,应该会和内心感受到的快乐频率是相同的。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哲学书籍干法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哲学书籍干法读后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