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论语新解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论语新解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论语》的各种解读版本中,哪一个版本更接近儒学的本意?
儒学民本思想,五经四书为封建统治所同化,诗经,(风,雅,颂)孔子就这样,风,民歌,雅,士大夫诗作,颂,歌功颂德诗作,:风开卷,颂尾卷……可见一斑
儒家是主张官天下传贤,封建主张家天传子……
《论语别裁》解释的还是比较合理。由于《论语》思想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而《论语别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诠释了《论语》。《论语别裁》有一个观点,万事都从做人开始,无论做什么事业,做官、经商、做学者、做工 ,实际上就是做人。做人首要的问题,就是道德。也许作者正真触摸到古人的智慧,因此《论语别裁》更有可读性。
孔子说的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深奥的微言大义,暗示性的双关语。他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周朝的奴隶制社会,所以感觉周朝灭亡后一切都礼崩乐坏。他最推崇的就是世俗的官本位,追求功名利禄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所谓专家的解读,多半是歪嘴和尚念经,望文生义主观发挥。尤其是李泽厚,最不靠谱。
我读过《论语》5个版本,其实我比较推崇钱穆的《论语新解》,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谈到《论语》,在古代解读中有很多版本,比如何晏《论语集解》,刘宝楠《孔子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这三本书主要是广泛收集前代对《论语》的注解,而自己不评价。而且这三本太古,不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故不谈。
主要谈以下5个版本,
第一,朱熹《论语集注》,我们知道朱熹的《四书集注》从宋代就是儒家的权威教材,本身对《论语》的解读,确实是用了很大功夫,但是他是唯心主义者,也有意用注解《论语》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那个时候的文字训诂水平达不到后代那样,有很多以错为是的地方。
第二,《论语译注》这本书是学习《论语》必备的书,也是通行量很大的书,比较还原了《论语》的基本,注释等方面很全面,后面的人再注论语都要参考。
第三,李泽厚《论语今读》和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是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论语今读》内容很全面,但太过于重视体系的解读,喜欢用后世的儒学范畴去解读《论语》的内容;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在形式上和他的《老子他说》和《易经杂说》一样,散文化的解读《论语》,没有正规的注释,译文,所以不适合学习,可以看看,长长见识。这两本书都是解读太多,新意太多。
第四,钱穆的《论语新解》,这本书内容比较全面,注释,译文,解读都有。钱穆是国学大师,被称为最后一个士大夫,所处的年代又是战争年代,其后又去了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就是现在的香港中文大学。他自己也写过《孔子传》,所用的材料就是《论语》,内容上几乎是以经解经,用《论语》就把孔子的一生给描述了。
所以他对孔子很心向往之的,也很了解。所以,他的这本《论语新解》是很具有感情的,书中的孔子也很鲜活,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格伟大,文言文版的注解也是对孔子的一种精神回应。所以,他终身在维护儒家文化,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情。
就儒学的本意来看,少些意识形态的解读,越是可以还原孔子,把孔子当做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治理者来看,越可以认为还原了《论语》,至少,我是相信知人论世,世上有知己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语新解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语新解系列书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