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碑隶书推荐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碑隶书推荐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临摹字帖哪个好?
隶书临摹应该是曹全碑字贴最好,从书法的角度讲,曹全碑是汉碑中最成熟的一通,首先是它的可观赏性,碑文整体保持完整,字体线条飘逸萧散灵动自然,第一印象便给人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人见人爱,容易上手。
其二是结构合理,字势平正中见奇绝,每个字形态自然,因字立形,严整之中见灵逸,在汉碑之中独具一格,
隶书必临的三大名帖?
《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
《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使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
隶书中较好的有《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字较秀美瘦长,飘逸,较适合美女秀士临习,而张迁碑字粗壮雄强,笔画方圆相兼,以方为主,适合性格粗旷之人临习,礼器碑注重轻重对比,内容典雅。
适合隶书初学者的三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横画长而竖画短,因此呈现宽而扁的形状,书法技巧讲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法风格为返璞归真,劲道高古,朴厚端庄。
隶书名帖有《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三大名帖等。
一、《曹全碑》
字体秀美飞动,结构舒展匀称、大度飘逸,充分彰显了汉隶的成熟,实为汉隶之精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二、《乙瑛碑》
字势开阔、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为后人学习隶书的范本。
临写时应注意“横平竖直”、“蚕头燕尾”的用笔特征,相同笔画须讲究向背、仰覆之变化;结体力求规矩大方,中敛旁肆;章法应注意虚实疏密,穿插避让
《乙瑛碑》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临摹的三大名帖是:(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
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可以算作入门和提高都非常适合的作品,线质精良,结体秀润刚劲,非常方便初学,打好基础以后为了增加厚重古拙之气,可以学习张迁碑,石门颂可以算作隶书里的草书了,已经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非高手而不能尽得其妙也,需要终生学习研究。
汉隶四大名碑的区别?
《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是典型的汉隶代表作,皆为学汉隶首选字帖之一,深受大众喜爱。
从总体风格而言:
《乙瑛碑》、《史晨碑》和《曹全碑》属于秀逸健劲类;而《张迁碑》属于方整古朴类。 从笔法而言:
《乙瑛碑》笔法方圆并用,笔力韧劲圆润,笔法变化丰富。起笔、收笔讲究运笔气势;
《史晨碑》笔法严谨、精准,标准的蚕头燕尾, 起笔、收笔到位 ,被誉为“八分正宗”笔法。
《曹全碑》笔法平稳,以圆居多,秀丽中含骨力。
《张迁碑》的笔法比较特别,为典型的方笔,即逆锋、落笔取势极快,甚至是切锋起笔,但行笔气势万钧,笔笔落实。收笔短、平、快。
从结体而言:
《乙瑛碑》字体方正,端庄中有跌宕起伏,雄浑古朴,凝练俊逸,清翁方纲誉为:“骨肉匀速,情文流畅”;
《史晨碑》字体更为舒展端庄,左右顾盼生辉,上下启承得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碑隶书推荐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碑隶书推荐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