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书籍教师观读后感范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书籍教师观读后感范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爸爸老师》读后感?
《爸爸的老师》读后感(一):教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教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读《爸爸的老师》
虎虎昇威/文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儿子用乐高积木给老爸做了一个剃须刀作为礼物,幼儿园也会根据一些节日设计“感恩”的课程。但如何让“感恩”润物细无声地走入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感恩之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在生活的点滴中融入,而不是强硬地灌输。
我们都知道,如果经常告诉宝贝“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有一天孩子也会说出“我爱爸爸妈妈”,非常自然和水到渠成。在《爸爸的老师》这个绘本中,爸爸带着儿子去拜访曾经的老师,就是以一种“示范”的行为告诉孩子,老师值得尊重。
故事一开始,“我的爸爸是一位大数学家,再难的题都能解答。他的学问真大!……”我们由此想象爸爸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孩子往往以父母为偶像,甚至立志长大之后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从这一角度看来,“爸爸”在绘本中的形象就像《我爸爸》《我妈妈》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
儿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数学也成了一个难题,看到《爸爸的老师》中前环衬上儿子以各种姿势和10个数字玩耍的状态,我突然想起陪着孩子玩各种游戏,把数字想象成各种符号的趣事。或许书中的爸爸和爸爸的老师就是这样让数学与生活相链接,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的吧。
爸爸是个大数学家,在儿子眼里非常了不起,但似乎儿子并没有意识到爸爸也是从小孩子长大起来的,也有老师。接下来的故事,作者任溶溶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儿子想象中爸爸老师的摸样,以及爸爸带领儿子拜访老师、回忆老师授课的场面。在作者押韵的语句中,读者跟随儿子想象老师是个留着长胡子的“老头”,这些场景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结果儿子发现,爸爸的老师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师,在儿子心中既惊讶又算是一个轰动的***。而一幅爸爸和儿子一起坐在“2*2=4”上听老师讲课的图画,更勾起了读者的回忆与联想: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儿子也会遇到我们曾经的老师。
充满童心的诗意语言,诙谐幽默的画风,以身示范的“拜访”……没有感恩的字眼,却让孩子自然而然感受到“恩情”。作为原创绘本中少有的儿童诗作品,配上翻译的英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恩情”是可以跨越国界的。所以我们说,教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能留给他一辈子的“财富”。
观最美老师有感?
我见过的l最美教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遭老头子。他不修边幅,生活节俭,说他“遭”一点也不为过。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除了带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之外,还经常在他的胸前的衣襟上带一两粒米饭。就是丈这样一个人,却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尊重。因为他把他微薄的工资收入都资助给了家庭困难的学生。
求一本教育名著电子书及其读后感?
读《***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自从我读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了海伦对光明那热切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慨,让读过这本书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伦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该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尽世界的一切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梦。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
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生活还不如那些乞丐,至少还知道去要饭。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
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
海伦·凯勒双木失明,她还能用自己的残疾的身躯写出《***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
而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书籍教师观读后感范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书籍教师观读后感范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