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四王乱系列的正版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四王乱系列的正版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永贞元年是哪一年?
贞元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
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建中二年(781年),发动削藩战争,致使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李适辗转奉天、梁州等地,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协力平乱。执政后期,他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但总体局势较为安定。
永贞(805年八月—806年)是唐顺宗的年号。
历史背景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八月,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大事记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顺宗即位,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七月,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注释:
根据《旧唐书[2]》、《新唐书[1]》所述,顺宗退位后(805年八月)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而革新时的年号仍然为德宗的“贞元二十一年”。
七国之乱七个诸侯王下场?
1,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刘邦的侄子。性情剽悍勇猛,早期跟随刘邦破英布,立下战功。后来封其为吴王,镇守江东,也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公元前154年,刘濞起兵后,率军攻打梁国,结果梁王刘武凭借坚城防守不出,无奈只好撤军,决定与周亚夫决战,但是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壁清野也不肯应战,并派部队截断吴,楚两国粮道,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吴军因粮食不足而士气大落后,周亚夫全军出击,一战便击溃吴军,刘濞逃走后,在东越被设计斩杀,首级被送往长安。
2,楚王刘戊。刘戊是刘邦四弟刘交之孙,当年汉景帝因刘戊在薄太后丧期间饮酒作乐,***后宫而下旨削其封地,引起刘戊的不满,而联合刘濞等起兵,七国之乱就属他和吴王刘濞闹的动静最大,后来两国联军被周亚夫所败,吴王被杀后,他也被迫***。
3,赵王刘遂。刘遂是刘邦六子刘友之子,刘邦之孙。起兵后,朝廷派郦寄攻打刘遂,而刘遂固守都城邯郸,等待吴楚联军,与吴楚联军合兵解邯郸之围,并向长安进发,当吴楚联军兵败梁国,不能西进后,负责平定齐地的栾布胜利回师先与郦寄合兵水淹邯郸,邯郸城破,刘遂***。
4,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之所以把他们写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刘邦的孙子,封地都在齐地。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造反这种事情也是兄弟同上,看来他们一定是胜券在握,信心满满。可是叛乱发生后,四王合兵围攻齐都临淄,三月而不下,更可笑的是他们围攻的是他们的另一个亲兄弟,齐王刘将闾,一边是兄弟同心另一边又是兄弟相残,真是讽刺。而刘将闾也不是真心为大汉守城,他一面守城一面又派人和围城的兄弟联络,随时准备反水。幸亏朝廷及时派栾布率军入齐地平叛,四王因此而退兵,否则齐地形势不容乐观。最后刘辟光,刘贤,刘雄渠兵败被杀,刘卬***。
可见,发动七国之乱的这七个国王无一例外全部身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王乱系列的正版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王乱系列的正版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