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学书籍初学者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佛学书籍初学者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余光中的寺庙读后感?
古语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从这个角度讲,红尘之处处处可有隐士,***可为名流。于是乎,江南小镇成为名人雅士的栖身之所。与此同时,有些特立独行、率性而为之士也如《受戒》中的小和尚一样,微笑着拒绝尘缘,去发修行,李叔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如不是捧读余先生的《庙宇》我还真的不了解李叔同的光辉成就,对他,我只是知道,他是一位不错的法师,有个性、善布施、通音律、善属文,《骊歌》就是明证,除此而外,知之甚少,而通过余先生的介绍,我开始关注这位***师、大学者,在“英姿翩翩,文***风流,从者如云,才名四播”之时,他是如何高举着中国文化那面光辉的旗帜砥砺前行的;在顿悟之后,他又是如何狠得下心放弃娇妻弱子,选择陋室孤灯,潜心修行的。为文化传承?为佛教复兴?也许是前者,更可能是后者,也许是二者兼而有之,我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做音乐,他创作的歌曲被奉为中国音乐界的经典,被反复传唱;论绘画,他的名作价值斐然,令人咂舌;搞创作,他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揭开中国话剧史,是开一代先河的人物;即便是了却尘缘,遁入佛门之后,十余年间,五磊寺的修行又以发愿弘扬律宗,创辉煌成果。这一切来源于他过人的天资、超人的勤奋、卓尔不群的个性,更源于他出类拔萃的悟性和智慧。
但阪依佛门,弘扬佛教,困于庙宇,就能远离世俗潜心论道吗?不能,因而看到簿册之时,他怒了,他恼了,他绝望了: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是修行的净土?在这个乾坤之中,如何才能静心修行?天真的大师忘记了,世俗如空气一般围绕着我们,哪里才算得上真正的朗朗乾坤呢?于是,俗世也罢,佛家也好,混沌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真正意义的佛门之地。因此,愤怒也好,恼恨也罢,即便绝望也无济于事:尘世未变,尘缘又何以能了?
所以作为庙宇,看似一种束缚、一种框架,抑或可谓是一种象征,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宣告,它所昭示的'也只是一种特有的佛教文化,准确说,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我还记得教义其中之一是“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是啊,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面对世俗,能不苦吗?
西游记第五回读后感火烧观音院 ?
《西游记》第五回《火烧观音院》是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章节。在这一回中,孙悟空为了救唐僧,不惜放火烧毁观音院,展现出他的勇敢和忠诚。
这一行为虽然违背了佛教的原则,但也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忠诚和对取经任务的重视。
同时,这一回也揭示了唐僧的慈悲心和宽容态度,他原谅了孙悟空的过错,并继续带领他们前行。这一回让我深思,忠诚和宽容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品质,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共同完成艰巨的任务。
我觉得做人不可以太过张扬,否则可能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引来杀身之祸。越是成竹在胸的人,越应该懂得低调。
观音院一事,皆由悟空的“炫富”之心引起,让那老和尚见了袈裟便起私心,欲占为己有。悟空深知这袈裟乃***菩萨赐,便想好好炫耀一番,就是因为这一丝骄傲和松懈,让老和尚有机可乘,私占袈裟,还无意间却让黑风山的妖怪“趁火打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学书籍初学者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学书籍初学者读后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