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医大成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名医大成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明吴有性《温疫论》,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清吴谦《医宗金鉴》,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宋严用和《济生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东汉华佗《中藏经》,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等,不胜枚举,中华国学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问的不太具体。中医包括诊断,脉学,药物,湯剂等。那中医药偏重了药物。
那我也来回答些书籍。“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内经”,“八十一难经”,“夲草纲目”,“大明夲草”,“夲草备要”,在明朝是让学医者学大明夲草,那就是象现在的教科书。“湯头歌訣”,“本草从新”,学药物时,要把几本书的同一味药作比较。“药性赋”,“温病条辨”,“伤寒瘟疫条辨”,“妇科论”,“幼幼集成,”,。“医宗金鉴。”,共五夲。”朱廉医师编的“针灸”。这夲书太好了。“濒湖脉学”。以上书是很主要的,其余不一一列举。中医是一个道理,要把所有书精读细读。
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医学生,和现在的中医院校教师及附属医院医生,我曾经在学校的中医书库***过两年,读书到现在购置的中医书籍至少有三万元钱。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体会。看中医类的书,大致分为兴趣培养期、入门期、构筑基础期、应用拔高期。
我自己对中医药的兴趣是从高中开始的,当时是在高中的地摊上买了一些旧的中药炮制书及中药图谱,便比葫芦画瓢去***集中药和尝试进行简单的炮制。因此这个阶段喜欢一些可视性很强,又能直接动手操作的。到了大学之后认认真真读过好多遍《名老中医之路》和《思考中医》,作为兴趣培养书。应该说来,当时读这两部书的时候很是兴趣高涨、血脉偾张,感觉掌握了学习中医学的捷径,而且按照这个来学,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名医。但是若干年后等我走上了讲台,我坚决反对我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就读《思考中医》,原因无它,书中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和牵强附会,容易将没有鉴别能力的医学生带入歧途。
入门期的图书我是从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以及四小经典(《药性赋》、《汤头歌诀》、《湖脉脉学》、《医学三字经》)入手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背诵。大学期间背诵的一些内容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用起来得心应手。关于这套书的版本,四大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经典必读丛书,四小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那套“白话解”丛书。虽然问题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小编提出来的,但是平心而论,人卫的图书校勘相对严谨,错讹之处较其他出版社的书少很多。
构筑基础期还是以教材为主,尤其是方剂学教材,我始终认为方剂学才是连接中医各科的桥梁,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和诊断学,下启临床各科,从读书到现在方剂学我背诵了不下10遍。实际上教材是最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中医书籍,非常适合知识框架的构建。可惜现在很多医学生盲目自卑,被社会上的杂音干扰太多,总觉得看不起自己的教材,觉得中医的教材不伦不类,甚至在教材上也有一股浓重的怀古情结,觉得解放后的教材不如民国的,新世纪的教材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中医教材,我比较喜欢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五版教材,因为比较简洁易读。
真正到了临床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参考书,然后看自己学科相关的著作去精读。这个阶段有几部丛书受益很大。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经典临床必读丛书”,涵盖了临床各科,这套丛书除了四大经典之外,重点推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温热经纬、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石室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还有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最后一部主要是当做参考书来读的了。我个人读书有个局限,就是隋唐至宋代的书较少读,原因是条理性不强,很难记忆;现代医家的医案少读,因为一些医案疗效太好以至于总觉得可望不可即。这种跳跃式读书的习惯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进一步的检验。
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为了能够指导解决问题。对于医学生来讲,四小经典是童子功,四大经典是基础,需要精读,其他书籍是锦上添花,在常规治疗山穷水尽的时候,能起到柳暗花明的开拓思路的效果。借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送我的一句话来结尾,“熟读百家学说,方知百家胡说”。
建议对中医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为专业需要或业余爱好,对祖国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作一些学习与研究,定会受益匪浅。
尚未读中医药经典之门之前,建议读一下刘力红的巜思考中医》和唐略的《思考中药》,还有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中医生手册》。以引起自己对中医药的兴趣及认知。
学习中医药,必须读经典、读原著。推荐学习巜黄帝内经》、巜医宗金鉴》、《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巜本草纲目》。可参考[_a***_]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中药大辞典》、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传统方剂手册》。
中医治病强调从身体的整体考虑进行辩证施治,注重解决身体的阴阳平衡,所以很有必要研读《易经》,再读一些哲学书籍,以找到中医药的本源,拓展中医治病的思路。
以上建议,仅考参考。
学中医最重的是学中医的思想方法,《黄帝内经》要首先学好。当然,如果你对黄帝内经理解有困难,你可以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找一些通俗的哲学读本,也可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著,包括***的一些哲学著作,然后,你再反复理解内经,致于有关中医生理、病理、临床、药物等方面的书籍,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去反复学习。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有哪些值得一读的书?
先看黄帝内经,然后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然后还有 中药学,中药方剂学,炮制学等等你们学医的都会详细的学的,可能在校期间还会学西医的大量知识吧。最好有古文基础。这样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另外可以去当当网上去找适合自己的黄帝内经书 和 伤寒论书一般可以选备注注释详细的 可以有多人多家注释的比较好。
关注“中域继续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成考自考相关资讯
谢谢邀请,学中医的很多,出一个优秀的医生很难,归根结底就是读书,识书,读心得,理论方面必须读通《黄帝内经》而且要能一字一句的消化,也就是悟性。另外还要具备《易经》方面的知识,否则读《黄帝内经》很吃力,也很难消化,更谈不上精。临床方面当属《伤寒论》最直接的治病手段当属《医宗金鉴》,中医理论系统太庞大,针灸当属《针灸大成》那么别的书不需要读吗?要读,但是要能找到其精华的部分和要点,否则就把人带去茫茫书海,只能成为一个理论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医案,当然现在的医生只认钱,写医案,做心得的人很少,过去的医案很多,足够学习。最关键是认识自己,而且有选择性的学习和实践,做医生不必强求什么病都会治,结果什么病也治不好,只要能绝对治好一个或几个病就很了不起了。最后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就是名医了。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初学,黄元御的书很重要,素问悬解灵枢悬解慢慢消化四圣心源先读读好,伤寒杂病论读好,慢慢临床了,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好好读,相关文章可以去读。运气七篇读懂需要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基础太极八卦。读懂运气七篇黄帝内经基本懂了,伤寒论也懂了。各家运气派好好研究,以顾植山教授的龙砂派很有见地。陈无择开运气三因司天方。类经的讲解也很好。要自学,不跟师,读各家学说,参各家药味的用量。
清代有哪些医学著作值得关注?
不请自答。
关于题主的问题,在悟空问答中,雷晓凡和邓海春等先生的回答颇为中肯,为他们点赞!
今日,单独讲一下众人忽略的清代名医顾世澄。
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清代安徽芜湖人。出身于世医之家,在扬州行医40余年,擅长疡科。摘录历代医籍有关外科论述、顾氏祖父辈验方及本人经验纂辑《疡医大全》一书,堪称中医外科之大成者。我们论及顾世澄先生,绝不能不提及他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犹如葛洪的记载之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贡献。
至今,西医认为近视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扩瞳无效便让人去配近视眼镜,实在是荒谬,更是误人子弟!依据顾世澄先生的核桃灸经改进后并发扬光大的中华熏灸,曾让多年高度近视近乎失明的八十三岁老太太重见光明,曾让医院束手无策的部分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改善并提升,更是改写了西医上真性近视不能恢复、弱视十二岁后不能恢复、白内障只有动手术等诸多结论并造福世人!饮水思源,此乃顾世澄先生居功甚伟!
顾世澄先生居功甚伟,救人无数;却因中医外科之衰落而埋名。今日,特记之!
清代著有许多的名方,尤以叶天士方剂为最,但他沒有著书立传。其他名医如吴鞠通〔温病条辩〕〔医医病书〕尤在经〔金匮心典〕〔金匮翼〕〔医学读书记〕曹伯仁〔琉球百问〕〔继志堂语录〕〔过庭录〕〔延陵***经略_〕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医方歌括串歌〕马培之〔马批外科全生集〕秦笛桥〔玉瓶花馆丛稿〕〔俞曲园医学笔记。凌晓五〔本草利害〕〔医孝薪传〕〔饲鹤亭方集〕丁甘仁〔舒氏集全〕〔喉科既要〕以上可翻查秦伯仁书籍。相信各医科都有善本!
回答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在几千年的中国医学史中,涌现出了不少伟大的医学家和同样伟大的医学著作。我们通常认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代表了中国医学史的辉煌成果,而此书问世以后的中国医学史似乎就显得黯然失色,实际上清代也有着很多具备突出贡献和历史意义的医学著作。囿于篇幅,我们选择其中几部做简单介绍。
《本草纲目拾遗》书影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所著。赵学敏博览群书,却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自幼受父亲影响,对医学本草颇感兴趣。此书是《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共10卷,记载药物921种,其中包括了《本草纲目》中并未收录的冬虫夏草、金鸡纳、日精草等,其中有716种在《本草纲目》中未收录和表述不清。此书的编写体例仿照《本草纲目》,将“金石部”分拆为“金部”和“石部”,又增加了“藤部”、“花部”。赵学敏一生著作丰富,但仅存《本草纲目遗书》和《串雅》,《串雅》是我国收录民间土方及走方医的医学专著。
《古今名医方论》书影
《古今名医方论》:清代大儒罗美所著。罗美早年修习儒家经典,晚年以医济世,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完成了此书的修撰。由于罗美自己有行医经验,他将元、明、清先前药方与自己收集的种种药方进行考辨与整理,其方以《伤寒论》为主,最终形成方剂150余首、方论200余则。每一方均记载方名、主治、组成及煎用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医大成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名医大成系列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