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初地理志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初地理志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董公择的来历?
**董公择,即董德彰,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地理堪兴大师,人们通常称他为银峰先生或董半仙**。
董德彰,原名潜,字德彰,他居住在江西饶州府德兴县。因为他精通术数,特别擅长选择吉祥的日子(择日),所以他的著作《董公法》成为了择日家必读的书籍,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
董德彰的早年生活和学术成就与他的师傅辜讬仙师有关,他得到了辜讬仙师的真传,并获得了白鹤仙师的水法。这些学识和技艺帮助他在后来的生活中取得了成功,并且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朝疆域的特点?
呈不规则的弧形,如现今的中国北部相似,不过其北部却不包括新疆和内蒙古,而其东北部却包括了库页岛在内的外兴安岭地区
因为在明朝的西北部和北部由蒙古的残余势力(亦力巴里和瓦刺、鞑靼)所把持,以至于明朝北部以长城为线,与蒙古分割开来,而东北部明朝征服了女真族,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从而使其北部疆域形成此种形状
明朝的版图,《明史·地理志》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也就是说,从明朝初期到后期,明朝一直在丢失土地。
就从明鼎盛时期来看,也就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这里的吐番也就是元朝设置的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明初投降于朱元璋,设置于甘肃河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临夏。安南为越南北部一带,大碛为大漠,也就是阴山北部的戈壁滩,是内外蒙古的分界线。如此,明朝初期的版图就是东到辽东、西到甘肃、北到到戈壁滩、南到越南。
元末明初楚地是哪里?
湖北、湖南、上海(松江)、江苏、浙江、山东半岛、江西、贵州、广东部分地方、重庆、河南中南部、安徽南部。
楚地来源于《战国策·楚策一》:“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史记·秦本纪》记载:“楚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楚国始都丹阳,楚人先祖在立国荆山之前不叫楚部落,楚部落是由中原南迁的季连部芈姓熊氏南迁后与土地的土著人融合形成的民族,叫楚族。随着后来楚国的强大,楚国雄踞大半个中国,中原化却又保留楚文化特色的楚族在汉朝以后,与中原人和其他胡夷融合形成汉族。
元末明初:当时的楚地是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元末明初的社会在经过战争的摧残后经济更加残败,政治更加黑暗,社会更加混乱。面对这种状况,朱元璋意识到社会秩序的恢复,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扭转迫在眉睫,他认识到:“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百姓才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朱元璋必须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富农,在政治上护农,同时改变元朝遗留下来的官场和社会风气,加强道德教化,重视政策保护,形成自己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初地理志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初地理志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