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荐苏轼书籍的理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推荐苏轼书籍的理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要学习苏东坡传?
本来不想回答。
读书也少,没看过钱钟书先生写的《苏东坡传》,也只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是向外国人介绍苏东坡,书是用英语写成的,后经翻译成汉语,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苏东坡传》。这本《苏东坡传》是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里比较通俗也是比较有名的一本,说通俗,这本书不是学术作品,作者立场很鲜明,甚至在书中对传主政治上的对手有些过激的评述,打压过甚,不太公允。说有名,在中国古代文人传记中这本书流传很广,推荐很多,评述很多。
这本书详细记述了苏东坡的一生,按照年代为顺序,从出生眉山写到病逝常州,其中有年轻高中,有治理徐州,有仗义建言,有修建苏堤,也有乌台诗案,也有被贬儋州,详细的记述理苏东坡人生重要阶段,也详尽分析了苏东坡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备受后人爱戴的原因。
我们阅读《苏东坡传》,学习这个人物,是要学习些什么?距离这个千百年来唯一的一位大才、全才,我们只能去仰视,在才情上不能望其项背,我们要学习的是精神。是他面对挫折“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是他面对一生“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不羁,是他面对自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品评,是他看待事物“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
在他的身上,是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具体写照,让出来为百姓为官,就好好的为官,修堤筑堰、设立孤儿院、解水患等等,不一而足,受到打压,不自暴自弃,寄情山水,艰苦生活,用自己的光去照亮身边尽可能多人。这个人物是太受人尊敬了。苏东坡一生当中三次被贬,越变越偏远,而且有性命之忧,就是贬到海南,朝里的反对派依然没有放弃对他的迫害,要不是新皇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真的有很大的可能就老死在海南了。但是,苏东坡面对如此挫折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怨自哀,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命中带来的不公,并且留下了那么多优美的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最高峰的代表,滋养着一代一代中国人。在他身上有豁达、有放旷、有才情、有洒脱。如果可能,除了这本书,去读一读研究他的专著,通过苏东坡,会更加了解传统文化。
东坡先生从眉州出发前过着富足惬意的生活。第一次出眉州走旱路,很辛苦,但好在行程时间短,而且也见识了山川之险。在繁华的汴凉城,科举考试中一篇文章名动京城。虽然回乡为母亲守孝三年,但三年后居家从眉州走水路到京城时,从那一时期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东坡先生的精神状态一如从前。无论是帮助祈雨时的那一篇铿锵有力的祈雨文还是后来到杭州治理西湖、建立第一所公办医院、改造城市供水系统,又或应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利项目,还有对文人画的开创,直至到海南岛的文化普及。东坡先生一直很忙,他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先生的学习(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酒茶)是他生活中的必然部分了,无需诉说、无需记录,甚至还比不上他研究出来一道菜值得宣扬。学习太正常了,那本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自律的生活节奏,专注的兴趣研究,时时刻刻也在让我们扪心自问:今天,你学习了吗?
学习苏东坡传,让我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无处不在,终身学习其实不神秘也不枯燥,关键是我们是否认同学习并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当学习对于你来说变成了一种乐趣,恭喜!苏东坡传没有白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荐苏轼书籍的理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荐苏轼书籍的理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