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鹤鸣系列书籍总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鹤鸣系列书籍总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一句古诗说出你的家乡是哪里?
我的家乡是普通话之乡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白发黄冠老道流,自言家世小兴州”这句诗可以说出我的家乡在哪里。这句诗出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诗《古北口.其三》。全诗为:
白发黄冠老道流,自言家世小兴州。一从移向山南住,吹角孤城二百秋。
滦平县与首都北京仅仅一墙之隔,这里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兴州所在地。古北口长城是北京市密云区和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共有的一段长城。古北口是密云和滦平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名片。这里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燕山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宋辽古驿道和清代***御道的必经之地,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北雄关被历代王朝所重视,北齐长城、明长城在这里重合交汇,雄伟的古长城见证了一段又一段悲壮不屈的历史!在这里,所有战斗中最为悲壮的就是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长城抗战,在这次抗战中,中华民族的血性在抗击外敌的顽强战斗中充分展现。这次战斗在滦平县长山峪镇和两间房乡之间的青石梁打响。抗战将士浴血杀敌,不怕牺牲,抵御外辱,滦平和密云人民自觉的走上战场支援抗战,与顽强的抗战将士一道,抛头颅,撒热血,万众一心,用血肉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场长城抗战,也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源泉。
元代史料记载,忽必烈曾经带着真金太子出古北到宜兴勘察民情。文中曰:“出古北口五十里,曰青松,再五十里,曰古城”这里所说的青松,是元代御道中的重要节点,在今天的火斗山镇拉海沟村三道沟附近。古城就是到当时的宜兴县所在地,今天的大屯镇小城子村和兴洲村一带区域。元致和三年,撤宜兴县建宜兴州。因隆化旧有兴州,老百姓都称这里为小兴州,州府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大屯镇兴洲村,现尚保存着数百米州城城墙。
明朝初年,为有效抵御北元反扑,滦平一带不光建起了雄伟的长城,还在长城外的大明疆土上实施了数百里的清乡空边,宜兴州十几万百姓被移民到今天的雄安新区和保定、衡水、廊坊、唐山、北京、天津等地,滦平小兴州也因此和洪洞一样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基地和十大寻根问祖圣地之一。
顾炎武诗中所写的正是滦平一带小兴州迁民的历史往事。也正是这次移民使滦平及周边数百里在有明一代荒芜人烟,为几百年后滦平普通话之乡语言特色的形成留下了难得的方言净土。
看这副对联,你就可以猜到我的家乡在哪里了。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没错是昆明。
这首对联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大约于公元1765年观楼有感而作。大观楼因此对联而驰名天下。
对联读来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
单拎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句出来,“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也是绝好的对子,非常有诗意。我是爱读诗的@造梦人阅读手记,欢迎关注我,一起品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鹤鸣系列书籍总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鹤鸣系列书籍总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