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的研究视角有哪些类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籍的研究视角有哪些类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帝内经》主要的理论有哪些?普通人怎么阅读,怎么吸取?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人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和原始状态下观察尸体内部情况的汇总,对于人体活体的内部运行规律建立的一个基本的猜想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比较原始的概念体系上,这些概念体系就是黄帝内经讲述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精气,出入,升降,经脉,四诊等等。这些概念中,有一些是人体活体外部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例如四诊;有一些是可以间接观察到的,例如经脉,例如升降、出入;还有是在特定状态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例如战争中的尸体内部器官——脏腑;还有就是作为人体活体无法直接、间接观察到的,例如脏腑运行规律。
对于人体活体的脏腑运行规律这种完全无法直接、甚至间接观察到的实体及其属性,《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五行这种模式建立了一种猜想模型,并且在这个猜想模型上,利用外部可观察手段进行系统论方式的探索,也就是通过大量正常人和病人的样例的四诊结果的总结分类,初步建立了一些基于阴阳五行猜想模型的脏腑运行规律,成为后世在此基础理论上,通过越来越多的样例学习总结,进一步发展和扩充更多基于阴阳五行猜想模型的运行规律的发展模式。后世补充的这些规律的探索成果,就形成了类似于《温病条辨》类型的经典著作。也就是说,中医基础理论,不仅仅是《黄帝内经》一本书,后世所有的类似于《温病》或者《伤寒论》、《脾胃论》之类的中医经典,都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所以,《黄帝内经》并不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全部,但是它是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它是提出基本的猜想模型的第一著作,此后所有经典,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医发展这么长时间,仍然离不开这么古老的著作的原因。实际上,真正指导中医医生为病人治病的中医著作,并不是《黄帝内经》。但是,要看懂这些著作却离不开《黄帝内经》。
有些人拿着一点攻击中医几千年没有发展,一直离不开《黄帝内经》,实际上,一个完全不懂得普通力学基本原理的人,如果号称精通热力学或者电磁学,我们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一样,物理学发展到现在,为什么还离不开几百年前的那个普通力学?一样的道理。
《内經》是通过黃帝和岐佰的对话形式阐述“人″作为自然"產物″如何顺應自然,防止疾病的科学分析,共分《素问》《灵枢》二大部分,能邦助人们了解病源的產生以達防病的目的,(内容很丰富,不便详述)適合每个人阅读。当时或许药物治疗尚未普及,《灵枢》部份对病的诊治集中在"针疗″。初涉此書者應先了解"干支"和"五行",否则阅读会有困难。
《黄帝内经》主要讲人生病以及辩病理论,和治病手段。其中最难的是辩病,也就是现在的诊断,由于人体的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相生相克现象。人身不同内脏生病,人有不同的症状和现象。所以类比为,心为火,肝为木,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等五行。人体五行和自然界五种物质有相同性,自然界物种又受天上天象的影响。天象的变化影响地球物种的生长化收藏,进而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要完全学懂《黄帝内经》,需要下苦功,除了医学理论和实践治病。还要学地理和天文。这个知识面非常广,一般人都学不会,认为是唯心的。现在的人都不认同这本好书,原因是他们看不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的研究视角有哪些类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的研究视角有哪些类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