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士族书籍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士族书籍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唐朝会士族衰落,庶族兴起?对人才选拔有什么影响?
一、王权打压。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逐渐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团体。而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豪族与世家,他们并不忠于皇室,而更加终于自己的家族利益。唐朝皇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取了抑制世家的政策,包括培养军事新兴贵族、提拔庶族等等。而这种政策也正是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科举制度的兴起。从人才政策角度,虽然原本中国的文化传承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但是随着科举制的兴起,更多的庶族加入到社会上流阶层,庶族在唐朝中后期得以扬眉吐气,使得这种文化垄断的效果越来越差。科举制度从而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基础。这也造成了庶族越来越多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此消彼长之下,庶族兴起,士族逐渐没落。
三、士族本身士族本身的腐朽化。唐朝中期后颍川荀氏八龙,琅琊诸葛兄弟,大多士族们自甘堕落,腐朽不堪,不思进取,像羲之献之,谢安谢玄,裴矩李二长孙无忌这等顶级人才再也没有从士族中出现了。没有了领军人物,就好比战争中士兵没有了将军,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人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久而久之,慢慢堕落了。
科举制度的产生庶族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国家上流阶层,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人文雅士、治国理政的人才,兴盛了文化,强盛了国家,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唐朝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
在隋朝之前,选用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和荫庇制。察举是乡里士绅选取有名望,社会地位高的人报给上面。而掌控着这些名额的显然是当时的士族。而荫庇制度就更加简单粗暴了。根据父辈的官职和任职年限,可以直接推荐自家子弟到朝中做官,父辈的官越大,可推荐的子侄就越多。
一直到了隋朝,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隋文帝杨坚首创科举取士,考的是治国策略,行政方针。虽然考上科举的大部分仍然是士族子弟,但平民庶族总算是有了进身的途径。
但这一政策显然损害了士族们的利益,隋朝末年,关陇士族纷纷举事,最终,李唐王朝得到了天下。出身士族的太宗李世民对士族的强大影响深有体会,他也更加忌惮这一情况。于是在唐朝初年,便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扶持庶族,所以才会造成唐朝士族衰落,庶族兴起。
这一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能如此兴盛,和科举制度不无关系。科举制度在当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士族把持朝政,自魏晋以来,庞大的士族体系逐渐衰落,人才不拘于出身贵贱,都能为朝廷所用。
且科举制度给了寒门庶族进身的机会,一方面起到了安抚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普通民众学习文化知识,治国韬略的热情。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末期,相对于察举制度,无疑是一大进步。
士族制度是在地主阶级中产生的,特别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士族的势力达到了相当强大的地步,甚至于皇帝都还得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士族的强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士族占据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
在政治方面,士族拥有特权,士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即可直接做官,且官职可以世袭。
在文化方面,士族崇尚清谈,把持高级文官职位。
从以上几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士族的势力那是相当强大的,所以,为了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势力,士族非常看重门第身份,与庶族保持距离,划清界限:即不与庶族通婚、共坐,不与庶族穿同样式的衣服,不与庶族来往。
由于士族生活的长期腐化和没落,所以到了南朝末年的时候,士族的势力就慢慢衰落了,庶族逐渐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士族书籍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士族书籍读后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