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史书籍徐中约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近代史书籍徐中约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慈禧太后真的一无是处无所作为吗?
有啊!慈禧太后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敢向大使馆开炮的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很多人说她这是无知。但是我认为她非常有勇气!那个时代,国家兵力微薄,而且受到各国列强的侵略,她这一炮虽然对于赶出列强毫无作用,但是至少表明了我大中华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决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如果不是慈禧的无知短视狭隘,如果不是她放大了中国当时的弱点和短板,***战争到甲午战争那段时间,中国会不会出现一个自己的“明治”?中国近代史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是不是不会这么深重?慈禧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不比那些侵略者轻。
当然,我这个回答也是用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那段悲惨的历史根本上来说,还不是某个个人的罪恶滔天造成的,历史就是历史,慈禧有罪无罪都是主观的评判,只能说,相比较有人说慈禧有作为,我更愿意诅咒她!
当然不是,慈禧太后在统治的47年间,她所做的很多事情是正面务实的。慈禧所处的19世纪下半叶,恰好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特殊年代,晚清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慈禧太后能在咸丰帝死后,牢牢掌握***,创立同光中兴的局面,驾驭恭亲王奕䜣和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曾左李张,推行洋务运动,兴办各种实业,这已经表明她的政治才能确实出类拔萃,是善于笼络人心的统治者。
咸丰帝死后,内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平乱定难,开展洋务,开创中兴,笼络名臣,这些都是在当时只有三十多岁的慈禧太后领导下完成的,不得不说,慈禧太后确实是女中豪杰,人中翘楚。
甲午海战的失败催生了戊戌变法,当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推行维新变法,触动权贵阶级利益之时,慈禧太后进行了干预,这也是权力斗争的一部分,慈禧并不想放权。她明白国事不可为,需要变法,但她设想的变法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但可惜的是,她所处的年代已经不能容许她所设想的改革方案了。
实事求是来讲,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都算在慈禧的头上,当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展多年,北洋水师也号称***舰队,加上又是跟倭寇日本开战,所以满朝上下全都主战,只有李鸿章主张拖延时日,避战主守。1894年-1900年,慈禧昏招迭出,先是纵容义和团引发列强不满,随后又向11国宣战,最后的结果八国联军进京,签订《辛丑条约》,此时的慈禧已经被吓坏了,竟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话来。
西狩期间,慈禧发布“庚子新政”,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改革行政,预备立宪,可惜太晚了,革命的号角声已经响彻大地,中国人民已经醒悟,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已经到来……
历史茶坊,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慈溪不用提她翻案了。她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混的的确不咋地。一个大帝国就这样分崩离析了。中国人民吃了多少苦。不过你可以否定慈禧这个人,但你不能忽视慈禧的能力啊。各国列强洋人,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袁世凯,还有满清宗室王爷贝勒们,还有革命党立宪派改良派等等都不是傻子。没两把刷子能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混的下去。成为那段时间中国的统治者。
慈禧太后,是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够跻身于清朝的中枢,并进而问鼎最高权力,这些不是毫无原因的;
可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女人,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滞。戊戌变法固然有过于激进和流于空想的嫌疑、甲午战争的失败也不能全怪她一个人。可是她能因此逃开责任嘛?
显然,有些责任是她无法推卸的。当她初进宫时,她就明白,自己的未来操在皇帝手里。于是,她巧妙的将自己伪装了起来,慈禧努力使自己准确的观察与领会咸丰皇帝内心的想法,也就是“揣度上意”,并成功的获得了皇帝的青睐。
在宫中的时间里,他也通过和皇帝的闲谈等来了解朝廷的情况,并有心腹太监为其传递情报,慈禧的手已开始不知不觉伸到清帝国的心脏中了。
咸丰死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试图垄断权力,结果被慈禧侦知,他联合恭亲王势力将其一举歼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咸丰死后10几年的时间是清朝的中兴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慈禧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她支持恭亲王同西方势力的谈判,让恭亲王大红大紫。而后,又利用中法战争中的挫折逼迫其下台,慈禧逐渐站稳了脚跟。
在地方,她大力重用曾国藩等***重臣,但也同时扶植其反对者,让他们的势力处于一种平衡,这样中央也好发号施令使其服从,这也是慈禧高超的智慧。
可是,慈禧很快为她的这种行为付出了代价,当日本陆海军不断膨胀并有侵略中国的危险时,慈禧不是尽力支持李鸿章的北洋军队以应付敌军,反而拆李鸿章的后台,例如减少海军经费供给等,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与慈禧的短视有离不开的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史书籍徐中约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史书籍徐中约读后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