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督查类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督查类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学都有什么部?
大学的职能部门很多,各个系部和学院都不同,分工也不一样
比如:
职能部门有:招生就业指导处、教务处、人事处、办公室、学生处、培训处、总务处、财务处等等部门
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范畴,各尽其责,相互协调,才能运营好大学教育和管理等
大学都有哪些部门?
对于“大学都有哪些部分”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一般大学都有十来个部门,首先第一个是校党委校团委部门,这个是比较大的部门一般负责会议和重大的活动,第二个校长办公室,第三个教务处,和初高中一样负责日常的教学,第四个学生处,第五个保卫处,第六个实训处,它是对于快要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第七个招办处,第八个财务处,第九个图书馆,第十个医疗室,第十一个学生会,第十二个部门后勤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领域和负责的地方。而且都非常的重要。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管理。
大学部门有:纪检部:这个部门在学生会中占据较大的重量;
外联部:主要负责,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活动的赞助;
卫生部:在学校算是较为辛苦的部门;
宣传部:对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活动进行宣传;
体育部: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校内外的体育活动进行参赛;生活部:会固定地帮校领导或老师收发信件等。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编撰《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其实在下一盘大棋,因为乾隆皇帝不止要做世俗上的皇帝,更是要做道统上的皇帝,这只是其中一步。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如今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稍微了解乾隆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乾隆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其实这十全里面有几个颇有水分,而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古代中国传统之一就是盛世修书,如明之永乐大典就是成祖永乐盛世时修的,乾隆就下令修《四库全书》,并且毁了不少不利于统治的书,一举两得,毁书这个历史自秦始“焚书坑儒”就开始有了,后世就算有皇帝毁书也是小规模的,古书籍的失传大多毁于战乱,但是乾隆的毁书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因为范围太大,为什么范围大呢,跟康熙年间兴起的文字狱有关系,清代的文字狱贯穿康乾盛世三朝,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敢叫你身死族灭,统治者妄图在精神上控制世人,禁锢世人思想,而书籍也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乾隆帝修书时大毁特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字狱的表现方式之一。
据粗略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
销毁古书之多,好多已经彻底失传,现代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墓中书籍弥补,如西汉海昏侯墓就发现了不少古籍,或者通过购买修书之前流传海外的书籍来弥补,一般以日本和韩国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不止毁书,还篡改书籍,好多涉及到女真族的书籍都被修改,因为乾隆帝是满族人,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遥想当年岳飞北伐金国间,何等意气风发,一曲《满江红》气吞万里河山的英雄气概,其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何其可笑,乾隆帝之小鸡肚肠也是历代罕见…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一下关注~
乾隆皇帝开始是觉得内府藏书不够多,想征集天下群书,后面发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永乐大典》让他眼前一亮,但是觉得体例不够好,于是决定编撰《四库全书》,但是在编撰中,带有私心,对古籍又删又改,销毁了很多对满清不利的典籍,据说销毁的典籍数量比保存的还多,很多销毁典籍已不在了,除非一些副本被民间人士保存下来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吧,他在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盛世修书”自古以来就是彪炳史册的功绩,对于追求文治武功的乾隆皇帝来说,更不会错过“修书”这一突显自我的功业。
整个乾隆一朝,***的图书编辑、印刷出版活动是相当可观的。据记载,共编纂、刊印、抄写书籍一百六十一种,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丛书《四库全书》了。该书分经史子集四类,网罗了众多的古籍典籍。据《清会典事例》记载,此书经部收六百九十五部,一万零二百一十九卷;史部收五百六十四部,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七卷;子部收九百二十二部,一万七千八百零七卷;集部收一千三百三十部,二万九千零四十八卷。共计三千五百一十一部,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卷。从卷数上看,比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的明《永乐大典》还多两倍多,确实是历史上一部规模极大的丛书。
乾隆为何要编纂《四库全书》,尽管有要剔除异端思想、维护满人统治的思考,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整理、保护、发扬传统文化,避免文化流失、湮没。当然,乾隆也希望通过这一文化壮举来凸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彰显个人魅力,以此巩固统治,加强满清***的合法性。
乾隆修《四库全书》,名义上是搜集、保护古籍,但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查***间流传的违禁图书。在寻书过程中,乾隆不断下诏扩大查禁范围。从记录明末史事的笔记、野史,一直到涉嫌丑化清廷的时人著作、戏剧剧本,乃至康熙御批过的图书,都统统查禁、销毁。
***活动的“战果”颇丰。仅1787年一年,浙江巡抚就上报应禁图书538种。违禁图书不仅要焚烧,还要毁版,1780—1781年朝廷收到书版15759块,直接送往琉璃厂当柴烧。按照近代学者邓实、姚觐元等人的不完全统计,乾隆借征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000余种。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藏书人畏祸而自行毁掉的图书。
同时,以纪晓岚、于敏中等为首的《四库全书》编纂者,秉承上意,对所收图书的“违碍”内容大肆删改。学者陈登原在其所著《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将《四库全书》对原书的删改,分为五大类:直接忌讳之抽毁;托辞道德之抽毁;以人废言之抽毁;为利己之道德而篡改;为利用其书而篡改。其中,因“女真”“胡虏”“匈奴”“蛮夷”等“直接忌讳”被删改的图书最为多见。
《四库全书》总共收书3462种,存目(只收录书名及介绍)则有6793种,后者是前者的两倍。修书期间,又有至少2929种图书(其中2453种被全毁)被禁毁,几乎和《四库全书》所收图书数量相同。
著有《四库全书纂修考》的郭伯恭说的言简意赅,“《四库全书》谓为清帝逞专制***之遗迹也可,谓为销毁书籍之残余也可,实不必以天下瑰宝视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督查类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督查类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