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庸之遁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庸之遁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推荐几本有关中庸之道的书?
首先 ,我推荐冯友兰的 中国哲学简史。大概的了解一下老子 庄子等人的思想。可能与你所要的中庸之道的书不符合,但是适量看看,吸取吸取别人的思想,我觉得挺好的。尤其看哲学书也能平静一下人的思想,进行些自己的思考。虽然说是哲学书,但是冯友兰这位大师把它写得非常深入浅出,非常引人入胜,是本浅显易懂的好书。一点也不吓人。 第二,我推荐 李宗吾的 厚黑学。想必楼主也听过。这本书,可能对楼主所要的中庸会有帮助。 第三,我推荐 忘了谁写的 中国男。里面记录了50个近现代中国男人。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命运。从别人的性格和命运中,楼主说不定能得到一些体会。 希望你喜欢。
中庸书目提要?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庸之道”的阐述,强调了“中正”的重要性,提出了“诚、敬、恭、让、耐、宽、信、勇、义”等九个方面的修养方法。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以及教育、政治等方面的问题。《中庸》思想深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庸》本为《礼记》之篇目,相传为战国时孔子之孙述圣子思所做,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是儒家核心***观之一。全书集中讲述性与情与封建道德修养,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至诚无息”,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之道”在现代人心目中几乎成了迂腐、缺乏个性、走中间路线、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细读《中庸》,你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我们曲解了古人。《中庸》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并且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例子,感情充沛地赞美“圣人之道”。
中庸之道有着怎样的哲学思维?
“中”是指事字。甲骨文的形体像竖立的一面旗帜,上下各两条旗斿向左飘动。
中,最初表时间,正午。立一个杆子,四周平均拉住,当杆子没有影子时即是中午。
然后,由天之时中,探索地之正中,所谓原点,所以有中原、中央、中国。
再往下,便是天地人之中,内圣外王就来自于天人合之中,王即三之中一竖而成。
名词读平声,作动词读去声,合乎其宜也。
所以中庸极简单:时中,用中,中用,中道,中规中矩⋯
以下摘自百科,作参考?
“中”的哲学意义: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中字是由一个0(口)字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的体,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组成,同时拥有了大道的体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国的人文哲学,是中华的密码,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中庸之道》,中者中和,庸者用的意思。说智者先要做到“中和”境界,“君子而时中”,就是时时刻刻处在中和的位置。学说可以用在社会生活里,但更多的是讲修行的道理,中和境界讲的是“天人合一”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处境在无我中),主要阐述曾子的《大学》七个学养功夫,就是知止而后有定,,,虑而后能得。慎独与诚意,指内明与外用。。中,不是指不偏不倚,它没有固定范围,也没有形象上的中,因为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界定,中也没有,那么什么是中呢?以佛法来解释就是“八不”: 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就是不中而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庸之遁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庸之遁书籍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