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惊鸾的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惊鸾的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书论”浩如烟海,你认为哪些可以为当代书法学习提供帮助?
寻一处山野草堂,没有汽车,电视,电话。带上几本适合自己性格字帖或碑拓,有几瓶墨汁,一把毛笔,几十刀宣纸。闭门写上十余年学,终会有所收获。倘若你的悟性够髙,得祖师爷青睐。或许你能成功。抛弃杂念,静下心来,远离名利,务实不虚。
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述相当多,内容也很丰富,堪称博大精深,大多都是书法的普遍性和个性化的层面的知识和学文,而书法的共性化和特殊性化的规律,论述的少之又少,至今人们一提书法的笔法,就提到“千古不易",这个提法是有道理的,但“干古不易"的笔法运转规律是什么?没有人阐述说明其规律,有人提出了“提、按、顿、挫,捻笔杆等“观点和思想,实践证明不是书法的笔法规律,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书法的推广与普及,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科学地有效地解决好“书法两大瓶径"问题。古人对书法的论述可以借鉴学习,好的有帮助的,古为今用。当代当下,有了书法的法的论述和书法遵循的规律的论述,即《五点64诀书法规律探秘解析》,应用到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去,对书法的推广和普及,书法进校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直至书法走向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关于书法的经典论著浩若繁星,且各有特色。那么我们怎么从中选择学习呢?我觉得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成体系的、被大众所认可的就可以!
给大家推荐孙过庭的《书谱》。《书谱》一书概括了篆、隶、今草、章草等多种书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具体要求:“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并揭示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认为学习楷、草也应从其它各体中吸取营养,以致“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其次,以“执、使、转、用”四字概述了书法技巧原理上的核心问题:“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所谓执,即执笔,有执得深、浅、长短之分;所谓使,即运笔,有左、右、提、按之类。所谓转,即运笔中的萦纡回绕,曲折呼应;所谓用,即用点画来结字,有向背相让等。揭示了书法入门的要领。再者,分析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和谐与变化、守法与创新的关系,又提出了“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凛”与“温”相济,“鼓”与“和”互补,以取得刚柔结合,枯润并举的艺术效果。凡此种种,都充满了艺术辩证法。
《书谱》还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以及“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过程,道出了学习书法“由平至险,再由险至平”的三个阶段。在这里书谱间接给我们回答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问题,比如我不想学楷书,想直接学草书可以吗?
此外,孙过庭认识到: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故撰是书,“窥其根源,析其枝派”。于运笔之道详加阐述,因此,后人亦有称之为“运笔论”的。可见,《书谱》一书也是是一部囊括了书法技巧理论的著作。
孙过庭,浙江杭州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谱》从古至今无不被书法研习者视为精典,是一部无论初学还是已窥奥妙的达人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另外,袁昂的《古今书评》,项穆的《书法雅言》,王羲之的《书论》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读的佳作!
古代书论浩如烟海,是我们学习书法创作实践的指导,帮助很大,可以说如果想继续深入研究,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没有理论支撑是不行。本人觉得有两位大家的书论对本人书法的理解影响的很大,一是,松雪道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盖结字亦须用工,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就智慧总结了书法的核心,用笔!本人自幼就在祖父的指导下练习,也得到旁人的赞许,现在感觉那时只是把字的结构写得尚可,没有体会到书法之用笔之妙,上初中时曾迷恋庞中华的钢笔字,觉得庞字不得了,临写得很象,94年到海口上中专,就喜欢到海口的大街巷上去欣赏招牌书法,当时最为欣赏的书法名家是,当地的名家黄强先生行楷招牌,认为结构很美,现在看来黄强先生的书法确实能够雅赏共赏,其篆书篆刻在当代书坛绝对有一席之地,(黄强先生系海南文昌人,首任海南书法家协会***)但是出时对学校对面的吴云汉先生题的巴莱大酒店的招牌,沈鹏先生题的长升大酒店,黄金海景大酒店,海南财贸等招牌都感觉很丑,笔画歪歪扭扭的,结构也不好看,但是当毕业的时候就感觉其俩位书家的行节更是有牛B,因为当时也读了一些书法理论书籍,其中就有松雪道人上面的那句话,对书法的审美有了一定的提升,体悟到书法用笔之妙,所以经常在网上评论沈鹏先生草书为丑书的朋友,请别急下结论,待岁月增长之时,也许会认为沈鹏先生是当代草书大师。二是,孙过庭: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书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这句话让本人对理解创作书法可以说有茅塞顿开之感,先前都是用钢笔字的写法来写毛笔字,毛笔字的韵味尽失,或用楷书的写法来写行草,也总是感觉没有毛笔韵味,当本人读到孙过庭上面的话时就对书法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草书一定要用使转的笔法,用楷书的提按笔法作行草,不能体现草书之质妍,以上是本人对书论的浅陋理解,敬请各方家不吝教正!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成熟,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也伴随着发展完善,真的和问题中说的一样“浩如烟海”。
每个有记载的历史时代几乎都有代表性的书论,而且这些书论都是先人经验心得的精髓,所以对我们学习书法很有指导意义。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如赵壹的《非草书》、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这一-时期, 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尚韵”书风形成,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不仅书论传世较多,而且覆盖的方面也广泛。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 、《笔势论》等,王僧虏的《书赋》、《论书》 、《笔意赞》 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应该是书家、书论整体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如智永的《永字八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等。尤其是张怀瓘的书法理论《书议》、《书断》 、《文字《论用笔十法》等很成体系。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一个时期。由于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碑学日渐兴盛。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对碑学理论的探讨丰富起来。如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
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样笼统的看这些书论,似乎对学习的意义还不够具体,从内容上去分开应该会更有帮助。
一、关于“用笔”的书论。在诸如李斯《用笔法》、欧阳询《用笔论》、张怀瓘《书断》、姜夒《续书谱》、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著论中都有阐述。比较经典的如王羲之《书论》“夫书字贵平整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惊鸾的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惊鸾的书籍简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