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针灸进针手法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针灸进针手法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伯乐针经谁写的?
伯乐(本名孙阳,别称王良,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字子良,春秋时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春秋时著名畜牧兽医。
伯乐善相马,为了研究相马到秦国实地考察、实践,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后,写出了中国历史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相马经》),并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汗马功劳。他在相马过程中,学会了给马看病,并写出了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成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
作者不详。中国古代兽医针灸著作。作者不详。伯乐系托名。北宋时有此书的单行本,《司牧安骥集》中收载此书。伯乐针经在安骥集内无序无跋,不分章节。第一段为引文,总论针灸术要点、***手法和注意事项。对几种补泻手法有简单的介绍。其后分段描述各穴位,指明各穴位置、***手法、进针深度和角度、功用和主治的疾病。
怎样快速进针?
这是个技巧活,我是这样进针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尖上一点保证进针时针不会弯曲,只留一点使针能刺进皮肤,然后针尖对准穴位食指和大拇指的大部分都平铺以穴位周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下穴位的力量使针快速刺进皮肤然后就是针灸时的常规进针了!
针灸的补泻手法?
针灸补法操作手法,捻转时角度要小,用力要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要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要慢,出针要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
针灸泻法操作手法,捻转时角度要大,用力要重,频率要快,时间要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
针灸补泻的手法,如何快速掌握?
针灸讲究补泻,且极为重要,有“扎针不灵,补泻不明”之说。
第一种,呼吸补泻法。《素问·调经论篇》有“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针与气俱出”曰泻。患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用***入,得气后在吸气时将针拔出是补;鼻子出气,最终吸气,在吸气时扎入,呼气时拔出是泻。
第二种,迎随补泻法。《灵枢·终始》中“泻者迎之,补着随之。”《难经·七十八难》中“得气,推而内之是炜补;动而伸之是谓泻。”针顺着静脉的走向扎入,得气之后针推入半分左右是补法。针逆着静脉走向 ,得气后提起半分是泻法。
第三种,开合补泻法。下针后等到得气时觉得针沉紧,缓缓将针拔出,立即按住穴位,让针孔闭合,真气内守为补;得气时摇动针,等候针下气三开,觉得针下空虚的时候将针拔出,不按住穴位,让邪气外散即为泻法。
《针灸基本功》中有两个简要的补泻法。
简要泻法。***分寸深,行针次数多,留针时间长。针粗而长取穴多,手法稍重,捻转提插的幅度大而且频繁,病人感应强而传导远;
简要补法。***分寸浅,行针次数少,留针时间短。用针细而短,取穴少,手法轻,捻转提插幅度小频率较慢,病人感应弱而传导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针灸进针手法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针灸进针手法书籍推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