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的圣贤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的圣贤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立修齐志出处?
这件清代状元林鸿年书写的“立修齐志读圣贤书”,是一副的反映儒家思想的对联。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朱熹把“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做为家训。其中的“修齐”出自《大学》教育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缩称,是封建时代士人修身的准则。
“立修齐志”必须先读好“圣贤书”;有治国平天下的决心,必须从格物致知做起,这也是古时的育人标准。因此,按“立修齐志读圣贤书”的古意及出处,根据对联的制作规范及平仄要求,林鸿年书写的这件被日本人玩成“缺腿”的下联,其上联抑或就是“存忠孝心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是说,读书(学习)要为天下后世树立榜样,践行正义的事情,志向要远大,内心要忠孝存诚。简单来说就是读书要明理,做好事,立定志向,存有忠和孝的心。
稻盛和夫 四大圣贤?
在创造“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四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圣”,他们是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和稻盛和夫(京瓷公司),其中稻盛和夫是唯一还在世的一个。
有人认为阳明心学在近代中国不被重视,反而被日本人学以致用,是这样吗?你怎么看?
我很早就对王阳明感兴趣,所以对他的学说也向往之,也断断续续认真了解过他的学说,可以说在我最低谷的人生阶段,知行合一给了我力量,让我爬了起来,但对第一部分的心学一直理解不够,不知如何应用于实践,对这部分我的理解很简单:心学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道理我们都懂,不用其他人说,所有的问题心里也早知道怎么去做。但我总觉得不应该这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悟到,请各位路过的大神不吝赐教。
第一部分是知,我们先天已知,按照心里的知去做就是知行合一,否则就不是(知行合一还有一层意思:知即行,知因为行,行因为知,之所以迟迟不行因为还未知),这是第二部分行。
我们心里已知很多,有好有坏,对良善之人自然会存善去恶,去行善,但邪恶之人会糊涂,会行恶,并狡辩我也知行合一了,所以知行要有方向才完整,这就是致良知,这是第三部分。
三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告诉我们按照自己内心的答案(善的)去生活。这样就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意识,人本意识,实事求是精神,也就是现代意识。
这在封建地主统治时期是大逆不道的,能在明朝产生并发展说明明朝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腐朽,至于现代为什么不提倡,因为非主流,再一个我们是信奉马克思唯物论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阳明学说被扣了一个唯心的帽子,想翻身比较困难,但现在有一个新现象是专家可以在公众场合公开讨论阳明学说,这是转变的开始,相信用不了很久阳明学说就会得到正名。
楼主好!对儒家明代大学者王阳明的“心学”评价,目前趋于两个互为相反的结论。因话题太大,下面从历史发展、学说要义和学术评价的三个角度,简介大致情形,为你自己作判断,提供些思路。
1、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在春秋时期,孔子最早提出的“修身和济世”主张,是围绕“人性”展开的圣贤思想,比较侧重实用性,所以显得“观点多而杂”,不够系统。到战国的孟子等、汉初时“独尊儒术”时,也只是在原始学说的“利世”方面做了进一步发挥,尤其是汉代为了统治需要,以国学高度,大量加入了新的“治身、治家、治政、治国”主张,初步将孔子的“治世”思想体系化。到宋代理学派时,又引入道家和佛家的观点,重新定义“格、致、修、齐、治、平”的孔子思想,固化并最终完成儒家思想的体系化。到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派时,借助佛家大乘般若学观点,进一步将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天理论”发挥为“天心论”,并在修身方面进一步将原始学说的“人性论”发挥为“本心论”,算是儒家理学派的一个主流分支思想。清代至今,所有文人在儒学思想理论的研究上,再也没超越过“王的心学高度”。
2、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本质是“以佛家思想重新解说孔子的原始治世思想”,五个主要论点的佛家特色是:(1)心外无理。其实是以佛家的“真心即世界,一念即三千”观点,重新定义“原始教义里人性的起源”。(2)知行合一。其实是以佛家的“无我、无心”观点,重新定义“原始教义里修身的依据”。(3)致良知。其实是以佛家的“般若”观点,重新定义“原始教义里圣理的高度”。(4)唯求其是。其实是以佛家的“万物唯心”观点,重新定义“原始教义里天地的本体”。(5)四句教。其实是以佛家的“万法唯识”观点,重新定义“原始教义里人性的价值”。
3、后世国人对“王阳明心学”的评价是相反的两类。一类是儒学人士认为,王根据时代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历史传统思想,在“立身和利世”的探索上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点。一类是佛学人士认为,王只会挪用佛家禅宗理念,搞混杂的理论嫁接,将儒家原始学说变成“四不像”,实际破坏和断送了孔子的思想正脉,使儒家思想走入死胡同,再也发展不下去。
至于近代日本对王的心学研究成果,因笔者不是专业学者,没做过比较考证,无法下结论;只是听说日本人还是站在佛教禅学角度,沿着王的思路,进一步发挥了其思想观点的“唯心内涵”而已,算不上什么有价值的“致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的圣贤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的圣贤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