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扬州十屠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扬州十屠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杰两屠扬州出自哪本史书?
《弘光实录钞》记载“及有旨杰住扬州,而杰兵凶暴尤甚,扬人恶之,闭城登陴,坚不肯纳。” 高杰部明军,额定兵力三万余人,但实际数字远高于此,镇守徐州,后来又到扬州。高杰此人在南明诸将中,风评绝对是十分差的“(崇祯)十六年进副总兵,与总兵白广恩为军锋,两人皆降将也。广恩鸷鰲,素不奉约束,而杰尤凶暴。”“(崇祯十七年)帝令总督李化熙率杰兵驰救山西,而蒲州、平阳已陷久,杰退至泽州,沿途大掠,贼遂薄太原。”其军纪之恶臭,以至于其准备进入扬州城时“扬州民畏杰不纳”,然后高杰直接攻城,而且还“日掠厢村妇女”,百姓更加厌恶他。
历史上扬州被屠过几次城?
5次
第一次被屠杀约4万人
南北朝刘宋时期,刘宋***的宗室刘诞因受到宋孝武帝刘骏的猜疑,刘诞被迫在扬州起兵造反。孝武帝攻破扬州后,认为扬州全城附逆,便下令屠城,后改为五尺以下得以活命,城中女子被赏赐给军队,男子则尽数被杀并被筑为京观。而根据南北朝时户口统计,当时扬州大概有4.5万,基本上都被屠戮殆尽。
第二次被***约30万人
晚唐时期,毕师铎和秦彦在扬州举兵造反,卢州刺史杨行密带兵前来收复扬州。毕师铎和秦彦拒守扬州城时,在城中杀百姓充粮食,城中百姓几乎被军队吃光。杨行密攻入城中后,发现城中饥民互相残杀充饥,夫牵妻、父牵子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羊、猪一样被屠夫宰杀。关于这次扬州百姓被***,史书的记载是:"死者十之六七"。而唐朝时扬州共有47万人,换句话说,也就是此次战乱导致了扬州死者近30万人。
扬州瘦西湖
第三次被***约6万人
南宋时期,金兵铁蹄南下,攻破扬州后,金兵对扬州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烧杀抢掠,扬州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原本有六万三千多人的扬州城只剩几千人。当时的场景正如辛弃疾诗词中的描述:“烽火扬州路。”
五次。五次屠城,死亡人数超120多万人。其中南北朝时期,被***约4万人;晚唐时期被屠30多万人;南宋时期被屠6万多人;明朝末年被屠80多万人;太平天国时期也曾遭遇屠城,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甲申年发生过的大事?
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是一个闰年,猴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顺元年(张献忠),史称“四元汇”。 这一年,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南明五个***交替,是历史上罕见的“五皇临朝”。 这一年,发生了甲申之变、清兵入关等一系列大事。李自成大顺军在1644年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百姓多所死伤。不久,在大清入主中原的征服过程中,曾在全国各地遭到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大清军队为报复***的反抗,对抗清军民发生过多次大型******,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这一年,农历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
扬州十日被屠八十万真实存在吗?《明史》中为何都没记载?
扬州十日是真实存在的,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扬州之屠, 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然而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时期,所有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清军入主汉地之后被刻意掩盖,导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对此******一无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海外带回中国, “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扬州十日才广为世人所知。除《扬州十日记》之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明季南略》 等诸多史书记载******,然皆远不及《扬州十日记》详细。为什么《明史》没有记载,主要看《明史》是谁修的,它是在清朝入主中原后才修订的,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中修订的,可以看看里面称谓,有大清或者太祖等等,对于四川的***也是有可能的,反而将这个罪过嫁祸在张献忠的头上,当时张献忠都已将死了,清庭用了14年左右才平定四川,而四川人却只剩下几十万人,要知道万历时期四川有几百万人的。所以这些史书是站在清庭的角度写的,在加上文字狱的盛行,有记载的书籍被烧的很多,留下来的很少很少。再加上“剃发令”的颁发,这更引起***的反抗,在扬州反抗很激烈,也让清军付出了比较重的代价,所以清军会屠城。清军对那些反抗强烈的,若不投降就会***取强硬措施,就有了屠城,这是为了立威。但屠城毕竟不光彩,所以才会让那些文人站在清庭的角度来修订史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十屠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扬州十屠书籍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