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经典中成药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统经典中成药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里基础的理论书籍都有哪些?
开始学中医的人最好先学习院校出版《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她是从中医历来著作中精选出来的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一部基础书籍,要学习中医把中医院校的内外妇儿针灸中药方剂诊断学完了后再从《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妇人良方大全》都是很好的著作,及《景岳全书》是溶合内外妇儿骨及中药及中医理法方药的又一大成者。
正宗的传统中医是以《皇帝内经》为生理学基础,《神农本草经》为用药标准,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为处方标准。现在医科大学里学到的基本也是西医编写的中医教材,并非真正的经典。
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医院院校的基础方面书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中医内科学》。
中医本科教材有哪些?
所需要的教材主要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常见急诊处理、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妇产科学、外科学概论、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大部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西医结合基础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利用高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筛选及其药理作用,中药复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药,中药方剂入门的书籍?
你好,自学配中药,不仅要学中药学,方剂学还要学中医的基础性的书,比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学了这些你只是入了门,还要学习一些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等等。学好这些,你差不多可以开出比较好的方子了。不然只是半瓶水。
开始的话先不要去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要学跑先学走,要从基础学起,推荐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如果要买书的话买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分别是孙广仁、朱文峰、高学敏、邓中甲、周仲瑛主编的,绿色封面。
把这几本书学扎实了再去学习四大经典,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选读。还有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等。
都是和上面一个版本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一样。优酷也有同名视频教学,结合起来看。
有志者事竟成
哪本中药书药性介绍最全?
有个《药性歌括四佰位白话解》比较全。过去一般学中医者最初背诵的两本书还有一个巜汤头歌诀白话解》。至于最全的药学书那就是巜本草纲目》了,不过一般人记不住,没有药性歌好记。
刚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都认为要学本草纲目,很可悲!
中药离开中医只是一堆枯枝乱草,学习中医,方向比方法重要!
在废医存药的大环境下,中医被越来越边缘化。现在的肺炎,出一个中药方,要很久才能出来,听说是砖家们在中药当中,选出适合治疗肺炎的中药。砖家们怎么会临时抱佛脚?说明他们丢掉了中医的根本,已经不会辩证施药了!
中医和中药是阳和阴的关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你想学中医,而不学习经络,不学习黄帝内经,你如何了解中医是怎么认识人体?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戍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代表什么?人体的气血是什么?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运行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五行生克理论,是怎样制衡人体气血运行?木火土金水,是对应哪几个内脏?中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行是怎样的?药有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来表达?中药的性味有:辛甘发散,酸苦湧泻,升降沉浮。这些中药的性味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中医大家们组方所依据的中药,多出自神农本草经,有谁是依照本草纲目所记药性组方的?
有了以上中医基础,你才能看懂伤寒论,金匮,千金方,证治准绳,温病条辩……不然你面对病人,不会辩症,你怎么用药组方治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经典中成药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经典中成药系列书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