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书籍含义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书籍含义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书”字通常指的是文字、文书、书籍等与文字、知识传播相关的事物。在古代汉字中,“书”字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基本相同。然而,在古代,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与现代有很大不同。
国学书是什么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的书籍。列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书籍指一本书吗?
书籍不是单指一本书,书籍是书的统称。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书籍(英文:Book;拼音:shū jí;注音:ㄕㄨ ㄐㄧˊ)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纸张的***。中国古代纸张推广前,书籍多用以火焙干的竹子编成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蔡邕﹞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 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宋·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焦桂花》:“曹升六 舍人,曾於内库检视书籍。”
冰心《超人》:“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籍。
古代小说的雅称?
青简、汗青、青汗: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竹片,竹色本青,故以“青简”指史书或著作。如北宋文人邹浩《送薛唐卿赴省试》诗:“绿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古代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防虫蛀,因称“汗青”或“青汗”。如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绢帛:绢帛是古代稍后于简牍的书写材料。帛为丝织物的总称,常泛指书籍。如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简蠹帛裂,三写易字”。
卷、书卷:据《书林清话》记载:“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为之几卷。”所以“卷”用以称书籍。如晋代文学家陶潜《与子俨等书》:“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再如形容勤奋读书的人“手不释卷”。也称作“书卷”,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读书》诗云:“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巾箱:巾箱是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巾箱”亦称“巾箱本”,指小版本的书,因其形积不大,可放置巾箱中,故名。泛指书籍和学问著述。如南宋文学家陆游《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遇。”
芸编、芸帙、芸签:古人藏书多用芸草驱蠹鱼(是书中的小蛀虫),故书称“芸编”。如陆游《夏日杂题》诗:“天随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此外,亦作“芸帙”、“芸签”,如明代学者梁寅《蒙山赋》:“坐紫苔兮绿绮奏,荫苍松兮芸帙舒。”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诗:“登诸兰署,辖彼芸签。”
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为“书田”。典故出自南宋诗人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深种播。”
万卷: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宋真宗赵恒《劝学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说读书人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出路,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
丹铅:丹砂与铅粉,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明代文学家杨慎集其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即名《丹铅录》。后人也常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书籍含义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书籍含义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