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西游系列旅游画册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西游系列旅游画册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读过的最好的摄影书是哪本?谢谢?
最好的摄影书籍我认为首先是你在购买相机或镜头时附送的说明书,读懂说明书才是你掌握使用操作相机的第一步。其次是在拍摄过程中发现拍摄问题或作品需改进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已知问题,提升实战水平。在就是多与周围摄友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推荐几本书籍给你供你选择,也是我读过的书。
最好的摄影书我感觉是摄影界常说的《纽摄》,即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有人说纽摄太老了,因为它是从胶片时代讲起的,但是我感觉这正是纽摄的过人之处,凡事都有根本,百变不离其宗,从根上去了解一件事物未必不是好事,甚至从摄影术的发明开始,从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开始。纽摄不仅教你了解相机、镜头、光线、构图,更教你摄影的技术,还有摄影的意义,从开始玩摄影不要抱着玩玩而已的心态,纽摄是教你成为摄影家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摄影家的摄影者不是好摄影师,全民摄影时代,***都有相机,不是***都读纽摄,从纽摄开始,开启你的摄影家之旅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先读下下面的纽摄引言和第一课摘要,再决定是否读这本书吧!(感觉可以不要忘记点赞哦[呲牙])
你读过的最好的摄影书是哪本?
我从初次接触照相机(海鸥205)开始到成为"中摄会员",好像没有系统读过专门的摄影书,只是后来大致浏览过那本《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就是翻翻而已)。我觉得,无论是过去的胶片时代还是现在的数码时代,摆弄照相机拍照片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即使是在过去的黑白暗房冲洗胶卷和印制放大照片,也不至于去买一本书来看。
我觉得,摄影这东西的门槛很低,但进入后的路很长。这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多看那些"与摄影无关"的书。通过看那些"与摄影无关"的书,才能具有对社会人们行为举止的预判拍摄能力。我们拍摄时所***用的取景方式(曝光,景深,拍摄瞬间等等)形成的画面才能符合逻辑关系。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多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去美术馆看看各种艺术展览,在看电影(电视剧)时看看人家是怎么取景的。我感觉对我的摄影行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其中渥仑斯基到车站去接他的母亲时,站在月台上的描写,简直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拍照片。渥仑斯基进到车厢里与一个妇人擦肩而过后,从车窗看出去,见到那个妇人(卡列尼娜)和一个接她的丈夫(卡列宁)时,渥仑斯基的感觉被托尔斯泰描写得那么微妙……这简直就是一个摄影教科书的典型场景。
最好的摄影书就是各种形形***"与摄影无关"的书,当然包括那些正规的摄影书和摄影期刊(如《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等等)。另外,多和玩儿照相的朋友做些面对面的实际交流也是很好的。
接触摄影是个偶然机会,因工作原因慢慢爱上了摄影。刚开始到成都出差,买了一个135海鸥相机,好几百块,还搭售了30个黑白胶卷,83年时候工资也就是每月40多块,相机胶卷也是费了不少钱。
买了相机就固定调整光圈5.6,快门1/125秒,之后慢慢自己学冲洗胶卷,也是一种勇气,慢慢学吧。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摄影培训班,更别说网络上学习了,后来年底统计科室订阅书报杂志,就以工会名议订阅了《大众摄影》《电影评价》。
2014年之后,工作环境和条件好了些,就自费购置了尼康D7000,配18/200一镜走天下,开始认真自学,买了些书籍看,第一本是广西师大出版的《摄影画面构成》,略略知道了些东西,但还是对拍照用光、爆光、色彩、人物摄影、建筑摄影等不懂实际应用,正所谓基础不牢靠,靠记几个场景数据是拍不出东西来的。
于是下本钱购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数码单反摄影-从如门到精通》共三册,认认真真反复学习。
这套书对我个人影响很大,受益很多,其中一册我放在卫生间里,每次入厕时间也够长,既解决了那个问题又随便学习和复习了摄影知识,反反复复看都很舒适的感觉。
后来看得杂了些,如电视视频拍摄、制作类也看一些,相互相通理论和实操都可以借鉴、学习运用。
爱上摄影还是很烧钱的,2017年又购买了D7200和D810二台相机,镜头也增加了***系列,学摄影的兴趣更大了,又买了几本照片后期的书看
这本photoshop-CS2完全从入门.进阶.提高帮助我进入图片处理的自学之路,真的不错。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心得体会,不知道是对你是不是有帮助,谢谢邀请。
很多人拍完照片不知道怎么整理,不知道怎么编辑,就像一个人买了很多食材,却不知道怎么做成一顿大餐;这本书教会了我从众多的拍摄素材中选取跟主题有关的作品,更好的表达拍摄观点;图片编辑是梳理照片并通过优质的组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拍摄照片就是用图片讲故事,学会编辑照片,就是能给自己的作品做主,包括作品的呈现形式,呈现效果,都能很好的把握;如今专题组照摄影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把系列作品更好效果的呈现,是摄影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学习一些图片编辑会大有益处。
齐白石的“五趟远门”收获了什么?
齐白石在三十九岁之前未出过远门,就是离开杏子坞也只是在湘潭范围内活动,短则数日,长则十天半个月。但是齐白石在三十九岁时不仅开始远游,而且是年年外出。1902年10月,三十九岁的齐白石先到西安,后至北京,经天津,到上海、汉口,于1903年返回湖南老家。这就是齐白石自己所说的“一出一归”。1904年春,四十一岁的齐白石游南昌、九江,登庐山,观滕王阁,逛百花洲,于该年中秋时节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二出二归”。1906年7月,四十三岁的齐白石游桂林,后经梧州到广州,抵钦州,于该年秋季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三出三归”。1907年春节后,四十四岁的齐白石动身到梧州,经海路至广州,游肇庆、端溪、东兴,并到了越南芒街,于该年冬季返回湖南老家。此为“四出四归”。1908年2月,四十五岁的齐白石至广州,于该年秋季返回湖南老家。旋赴钦州,后经广州、香港、上海、苏州到南京,于1909年9月返回湖南老家。此为“五出五归”。自1902年至1909年,也就是齐白石自三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间,足迹半个中国。
《虾》(五十七岁)
齐白石的五趟远门,应该说收获颇丰,对他日后的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在书法方面,将写何绍基改为写金冬心。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将临摹八大山人做为重点。对八大山人绘画精髓的理解,无出其右。能将最复杂的事物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来。正是因为远游,齐白石在北京遇到李筠庵,曾跟李筠庵临习《爨龙颜碑》等。对齐白石篆刻影响最大的要数《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齐白石远游了如此多的地方,但他认为还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最好,这也正是他为何要当“北漂”的重要原因。
《螃蟹盆菊》(四十多岁或五十岁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游系列旅游画册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游系列旅游画册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