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诗境浅说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诗境浅说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咏史诗 闺怨诗?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感君恩重许君命下一句急?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结袜子》,原诗如下——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意思是:生命虽如泰山之重,必要时也不惜一掷,就像鸿毛那么轻。此诗为乐府古题,写的是古代两个侠客——高渐离和专诸。本句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尽管生命比泰山还重,不能轻易牺牲;可是士为知已者死,若蒙赏识,便可毫不吝惜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诗人这里用的是对举法:泰山,极重;鸿毛,至轻。变极重为至轻,便突出了游侠思想。故前人评曰:“太白此作,悲壮挺崛,犹有乐府遗风”(俞陛去《诗境浅说续编》)。
赋得古原草送别说明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根据《赋得古原草送别》, 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有:
1、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2、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3、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而且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可。"歌颂野草,又超出野草,给人积极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意。
怎么赏读王维的诗《鸟鸣涧》?
王维的诗《鸟鸣涧》通过对花落,月出,鸟惊,鸟鸣的描写,***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春季山涧的幽静氛围。
《鸟鸣涧》的全诗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的大意是:
人悠闲,桂花摇落,宁静的夜晚,春日的山里空寂无声。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春夜的山涧中时而发出清脆的鸟啼声。
诗意赏析:
“人闲桂花落”,“人”指诗人自己;“闲”:悠闲,闲适,没有人事的打扰;“桂花”:桂树上的花。春日里诗人悠闲自在,不用为人事烦心劳神。悠闲之际,诗人觉察到了桂花的飘落。桂花小而轻,诗人是如何觉察到的呢?是看到桂花飘落,是听到桂花落地的声音,是桂花正好落在了诗人的衣服上,还是桂花在飘落的过程中所散发的清香被诗人嗅到?关于这些,诗人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简单地写到“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春日的夜晚宁静,春日的山空荡一片,寂寥无声,这一句直接写山涧的静。
- “月出惊山鸟”。“月出”:月亮升起,高照在天空。明月升空,所散发出的银辉照射在山涧,山中的鸟被皎洁的月光惊动,从最后一句诗可知,鸟虽被月光惊动,但是并没有飞出山涧,依然停留在山中。这一句中,以月出,鸟惊这些动的景物衬托出了春夜山涧的静谧。
- “时鸣春涧中”,“时”:时而,偶尔。春夜的山涧中时而发出鸟鸣声,最后一句诗和前一句诗一样,同样以动景衬静景,这里的动景是春涧中的鸟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诗境浅说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诗境浅说书籍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