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目就通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目就通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医书,适合初接触医学的?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医和毉的由来?
汉字“医”的繁体字是“醫”,还有一种写法是“毉”。
“醫”由“殹”和“酉”两大部分组成。“醫”为什么这么写呢?
一种说法是古人治病常用酒.所以用“酉”来表示“醫”。的确是这样,中医和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酿酒技术发明得很早,这为传统医学带来了可供医用的酒,可以借酒发汗、***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常常用清酒等作药引子,大概是借助酒的发散作用吧。前些年,老年人若犯了风湿病、关节炎,也常买诸如虎骨木瓜酒等来饮服。这类药酒,自然是医文化与酒文化“联姻”的硕果。
“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浆,四曰酏。
——《周礼·天官·酒正》”
另一种说法是“醫”本来就是酒的一种,根据汉代《周礼·天官·酒正》记载,酒可以分为4类:清、醫、浆、酏。其中第一种是清酒,只有酒液,没有渣滓;第二种就是醫酒,稍次于清酒,这种酒味道甘甜、少曲多米,就和我们现在的甜酒酿相类似。我们现在简化字里的“医”,本是“醫”字中表示读音的部分“匚”是袋子的形状,“矢”是箭,所以“医”本来是指装箭的袋子,强调的是藏匿、隐匿。中医里还有一个字是“瞖”,是指目中障膜——白内障。同样由“医”造的“翳”字也有遮蔽的意思。那么用“醫”来表示治疗疾病,大概是因为古人认为疾病藏匿在人体之内吧。
毉是医的繁体字,上古时期或本源于巫,有“古者巫彭初作医”之说,故“医”字,古作毉。《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目就通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目就通系列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