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貌类型七大地形研究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貌类型七大地形研究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 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
地形分类: 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世界上最主要的平原有:亚马逊平原,东欧平原和西欧平原,还有美国的中央大平原,我国有三大平原。世界上的高原有巴西高原,青藏高原等众多高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三百多万平方千米。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地理类书籍,人文地理最好,自然地理学也可以?
我正好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这本自然地理学是我们的教材,不过我们本专业不学这本书,考研到时要考这本书,很多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生都是这本,比如兰大,南大,北师大,南师大,这本书写的还是非常好的,内容全面,基本上把大学自然地理内容都写进去了,包括地球概论,地质学,大气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都包含在内。可以说读了这本书你大学地理就差不多了。
这是土壤地理学中的一章,看着讲的多仔细,教授编的书就是不一样。
然后就是人文地理学了,我们学的的王恩涌和赵荣编的人文地理学,现在有第三版了,不过我这个还是第二版。但是没关系,这本书主要就是讲大学人文地理的概论,写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发展史,分门别类就是人口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语言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大概就这么多吧。
当然这样是考研的教材之一,各大高校人文地理研究生基本是这本教材。要不然就是陈慧琳的人文地理学,那本书也还不错,你看那本也没关系。
下面这一系列地理书都是非常不错的,无论你课外阅读还是学习都大有裨益。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的地形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地貌有以下几种:
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0到50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连接形成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地形地貌处于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为主,顺推为辅的状况。
1、小行星由南向北俯冲烧结的地垒是王氏组含砾砂岩。
2、小行星撞击形成陨石坑(地洼或盆地)及陨石坑中央锥。
3、陨石坑岩浆冲击波逆掩形成山脉(石英斑晶砂岩、硅酸盐、碳酸盐形成的多旋回构造)。
4、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顺推形成安山岩岛屿等。
这道题在高中我们就学过,中国总体地形由西边到东边是高原到平原过度的过程,西边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中部地区是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大平原为主。
中国整体的地形来说山地占了大部分,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是平原,所以主要是山地为主。
中国的地形不仅多样,而且很复杂。像西部的青藏高原往北去就是两大盆地(准格尔、塔里木1),海拔就相对来说低很多,中部也有四川盆地夹杂在山区中,东部虽然大部分是平原,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山川在其中。这就是中国的奇特地形,不过这也造就了中国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名俗,在衣食住行上也都各不相同,我国56个名族就是这样因为地形气候的影响才产生的。
所以生活在中国的人真的很幸福,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想去什么地方游玩都可以满足,这点就比那些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好太多了,比如日本,想看山就只有富士山,能吃到的最多的就是海鲜,真为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高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貌类型七大地形研究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貌类型七大地形研究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