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无药可救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无药可救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
说的很对,初学者觉得一身本领,实践者觉得无方可求!中医之所以难以传承,是因为要因病施治,一人一方,一时一方,是从阴症治成阳症,再从阳症治成无病!这是一个不断判断,变换药方的过程,需要很多年的积累和经验!中医,来自周易,周易分易经和易传,易经又分易理和易术,曾仕强讲的是易理,而易术里分医术和占卜。好的老中医,都会用风水,心理学,药物治疗!所谓十分病有四分是心理疾病,人的意念能量是治病的根本,人的病都是从虚症开始的,后来转为实证,是因为自己心理暗示,精神奔溃,所以免疫力降低!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医是告诉你要改变习惯,治疗从断源开始,改性格,去习性,顺应天时,一切不医而自愈。性情,习惯,饮食,都影响人的健康!不改掉这些东西,不断源,那就是去三来五白搭辛苦!心病还在心药医,再好的药治不好心理病,不改变心理,病无好!
行医三年的才会知道“锅是铁打的了”(终于知道连自己的病都不会治的医学院那群书呆子教授完全就是个坑)。其实不要说“,学医三年,就算学半辈子,《伤寒论》学错了的那些人,读书读进粪坑里,教书把学生带劲茄子地🍆里”。伪伤寒论注解毁人无数。
偶尔去治愈……,说的就是医学的复杂性。
医疗过程中,完全相同体质,完全相同的疾病进程,完全相同的治疗疗效几乎是没有的。
西医稍好,至少在疾病诊断、***检查手段上标准相对明确,在药物剂量、含量、质量等方面有较准确、可量化、相对可控的数值。而中医在教学内容上书出百门,多数是作者个人见解和体会,具有时代烙印和主观偏见,学习者更需要长时间去悟道、去实践、去修正。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中医这把"枪"的水平沒问题,在中药这颗“***"上看,现今中药材在质量、炮制,调剂,煎煮不可控因素太多,还有患者服药中药的方法和剂量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如果医生考虑不全,交待不周,都会影响效果,最后影响到患者对医生水平的认可,医生对自己医技水平的自我肯定。
所以,除了认同楼上各位大咖的观点,本人从另外一种思路来说说“学医三年觉天下无病不治,行医三年觉天下无药可用”这一困惑的个人感悟。
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对照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理解。
学医三年,如果能思考自身遇到的症状以及家人的健康情况,当“思”认定之后及时辩证用药,就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解决问题,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症状会加大学习的动力,寻找学习解决的办法,也就不会认为天下无不可治之病了。
行医三年,如果行医时候认定知识储备足够,不在学习看书,则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病情,无方可用的想法应该是治愈率不够而积累产生的压力造成。
不停地学习,反复的思考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
学以致用,没什么比学医更快乐的事情了,每次看到家人从生病到健康那种喜悦是学医最大的动力!
我就是学习中医。不过我学习了二十多年。学习了三年的时候确实如此。感觉自己什么病都治疗不好,治疗不了。
等我学习了十年的时候,感觉刚刚进入了。然后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慢慢的领悟到了中医的魅力。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再继续学习,继续理论联系实际。慢慢的感觉有些病还是可以治疗好。有些病只能说 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很多很多的病都是没有接触过。
只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再继续探索。
现在就好了,基本上很多很多的病都是有办法治疗。甚至于,我已经知道了人 长生不老的秘诀!我只能默默无闻的努力拼搏!因为说出来,别人也不相信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无药可救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无药可救书籍简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