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临古系列字帖有哪些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临古系列字帖有哪些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古帖适合硬笔临帖呢?
取法乎上 小楷有很多喽 文征明 草堂十志 琴赋等 43行墨迹版 灵飞经 以及汉汲 乐毅论 宣示表 九成宫 欧楷 以及行书代表作 兰亭序 圣教序都是硬笔 临摹的精品 本人不才 临习半年 这类古帖 收益非常大 但是凭着自学临帖 还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 临的不好 望指正
硬笔临摹古代书法字字帖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临摹,选择小楷;二是缩临,古代所有的书法经典法帖都可以进行临摹学习,包括真、草、隶、篆等书体。
历代名家也非常多,主要有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王珣、欧阳询、虞世南、欧阳通、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征明等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还有不知名的如大篆敦煌写经。
法帖如作品合集《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我们不必要全学,作为初学者,选定一家作为打基础的临摹范本就可以了。即具有艺术性和最大实用性的其实也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几种字帖,其它的书法经典法帖都是书法家学习的事了。
第一选择的楷书和行书如下: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碑》等;欧阳通的《道因碑》和《泉南生墓志》。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还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等,柳公权的《玄秘塔》,苏轼的《赤壁赋》,赵孟頫楷书。
【行书】《圣教序》、《兰亭序》;《苕溪诗卷》、《蜀素帖》;《西苑诗》
第二选择的太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什么古帖适合硬笔临帖,我认为硬笔临帖必须从楷书入手,著名楷书大家:如王羲之丶及后来的欧、柳、颜丶趙。虽然古代书写都用软笔(既兽毛做成的笔),但学硬笔书法必须探讨古代毛笔的运笔规律,找出软硬笔的运笔共同点。软笔讲究提、按、顿、挫,讲究中锋、侧锋丶藏锋丶露锋,用墨上追求浓淡干湿的不同效果。而硬笔书法:笔画讲究匀称圆润,简洁明快,造型美观,潇洒自如,赏心悦目。而笔画粗细差别不大,难写大字。虽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无论硬笔丶软笔都要符合书法规矩,都要端庄、公正,流畅秀丽,笔画细緻,强劲有力,奇特俊美,传递书者的思想感情,达到美的享受。所以硬笔书法选用哪家大家楷书帖匀可,选一家临摹定型后方能再结合别家综合练习。
初学者练习硬笔字,选择毛笔小楷作范本,绝对是明智之举!
首先,我必须要特别强调一点,小楷书法在历史长河中,属于一条涓涓支流,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庞大系统,不但有自己的适用领域,还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训练方法体系。如果,按当今大楷书法的理论与训练模式,生搬硬套用于练小楷,纯属张冠李戴。
不可否认,小楷与中楷、大楷,结字法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笔法动作上,字法炫美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小楷是天然的小字,小字并不一定是小楷,比如,把大楷字体故意缩小来写,属于反串艺术表演性质,充其量是一种特殊技术处理而已,只能叫小字(大楷),从书法专业技术层面严格来讲,特意缩小写的字体不是真正纯粹的小楷! 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有人主张,硬笔范本可以选择学欧体、颜体……我认为,这种作法不太适合! 因为,它们属于中楷,又多是刀刻出来的碑文体,与手写体小楷字体“性别”差异甚大,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一个类型。倘若非要硬练不可,结果只有一个,写得越好越规矩,越趋近美术字,这是碑文体中楷固有的“生理缺憾”,导致它必然成为“僵尸”。
为什么呢? 看看当今那些名家硬笔字帖,是不是全都带“逆势、顿笔、回锋”? 这种写法的视频网上挺多的。殊不知,这是一种典型的模仿秀形式,应该管它叫自作多情的变性书法,尤其是用中性笔书写的那种字体,故意做作,丝毫没有实用性,除了棱角分明之外,根本没有艺术性可言。练这种字体,等于学印刷体。
我想,要追求所谓毛笔书法韵味,只需用类似弯尖的美工笔不就得了?轻而易举的事儿。
所以,我不主张学当代名家硬笔字帖,尤其是为了日常应用所需练字,更不能选择硬笔字帖临摹。原因是,绝大多数都是艺术类的,笔法和字法源于毛笔中楷、大楷,即使有的是从小楷那里来的,也改变了原生态的基因,属于隔夜茶,不是源头之水。也就是说,这种模拟中楷大楷字体棱角分明的写法,与写仿宋体美术字没什么两样,况且,这样的字体书写速度慢,虽然好看却没什么用,费心劳神练这种字体,即使写得多么漂亮丝毫没有价值。
实用性硬笔书法:建议选临《兰亭集序》、《灵飞经》、《九成宫》、《圣教序》的常用简体字。请注意,我说的是:实用硬笔书法、选临。
原因很简单,若是目标就是写一手好字,古贴中大部分字都不适合硬笔正常速度书写!所以,选临少部分简体字就是明智之举了。
近来有位书友留言说:你学硬笔字应该也遵循“法乎其上”的古训,以古代名家名贴为师,别学今人的字贴……
我回复:“你可见过正常速度下的硬笔行书,是按照古贴的构架笔法写的?既然没有,那为什么又要全部学习古人的字呢?”我还是认为,硬笔以今贴为主,古贴为辅。
毛笔,有毛笔的古风墨趣;硬笔,有硬笔的流畅舒展,书法上虽同根同宗,风格上却是各有侧重!
硬笔学古贴,必有取舍!我临贴时,基本上是单个选临,或半临半抄成简体字,如下:
再附最近随抄:
通临古贴练硬笔行楷是不是误区?
我个人觉得用硬笔去临古帖要有一定的基础才好去临,如果一个新手横竖都写不直,直接临古帖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得下去,古帖里面的字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跟耐心估计会被虐得满脸都是泪,甚至有可能直接放弃练字的冲动了。所以我个人觉得用硬笔去临古帖没有什么误区之说,古帖那么经典的东西如果我们学到一丁半点的都够我们受益终身,我只是觉得什么样的阶段该挑选什么的字帖去练。新手就老老实实的去临一点简单的笔画偏旁这些。
就我本人的感觉而言,是同意笔者的说法的,也可能是自己水平有限,感觉硬笔临古帖总有些出入,毕竟硬笔和毛笔的使用手法和技巧不相同。临摹古帖出来的字,与字帖差别太大,有挫败感……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可能牛人们达到一定的境界,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不管临什么字帖,都需要领会,不要一味的模仿。
但是現在书法的格局/审美都是尚古的,現在的钢笔书法家除了寥寥几位,也没有其他的。如果选古代书法做钢笔字帖,最好选一些线条比较细,或者线条比较清晰的。比如王羲之的行书,文征明的楷书,钢笔楷书这里就不推荐颜/柳了, 笔画的顿挫感太强,并不适合钢笔临摹。
有人把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完全分隔开,这是不对的。硬笔的很多笔法就是来自毛笔书法。学硬笔书法一定要临毛笔古字帖才能学好,注意我说的是古字帖,比如王羲之或者欧阳询之类的,而不是庞中华。
题主最后一句说的非常在理,大部分人临帖最后都会回归到日常体书写,不可能每个人临帖,最后都写出了王羲之的感觉,临同一帖子,最后写出的字都大不相同,跟人的悟性以及从古贴中汲取了多少营养有很大关系。题主所说的通临古贴是否有误区,鄙人认为,通临没错,但不要一个帖子每次都是通临,偶尔要试试字字精临,之后再通临,周而复始,才会有进步,否则可能背道而驰,越写越不像。而且一个帖子不是说写精,写通了再换帖子,时不时换一换,感受一下其他帖子的笔法结构,精妙之处,再回头写写最开始的帖子,会有很大的进步,感悟,行书,楷书都可以穿插练习,犹如足球运动员,不可能一直再练习射门,传球,还要进行上下肢力量,协调性,速度耐力的综合素质训练,回头再射门,传球,肯定效果甚佳。
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楷书,行书,作为“本命贴”练习,时而接触其他的帖子,最后将精髓融入自身,这是重中之重。
鄙人不才,献上日常练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临古系列字帖有哪些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临古系列字帖有哪些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