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列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列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些历史书籍适合儿童?
1、《秦汉史》,作者:吕思勉;
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4、《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同样是历史书,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一套虽然也是历史,和史记不同之处在于,这套书年代更广,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这一套书就足够了。
《绘本希腊神话》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拉什穆尔所写,她当过老师,知道怎样的内容,孩子们爱看。
阅读《绘本希腊神话》,会发现里面的文字描述,是孩子们熟悉的表达方式。《绘本希腊神话》里的插图,则由法国艺术家夏洛特·加斯托所画,她的画作,有属于她独有的优雅风格。翻阅《绘本希腊神话》里的插图,夏洛特·加斯托画风中的优雅,会扑面而来。
介绍描写民国女子几本比较好的书?
夏真的《民国韵事》挺好的。详细的介绍了民国那些知名人士之间的感情。
叶细细的《民国女子》也不错,不过个人感觉夏真的《民国韵事》描写的那么细致和出彩。下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民国韵事》一书的介绍,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民国韵事》是一本描写民国时期名媛名士之间故事的书。作者夏真以一个知性女子性的眼光,回首民国之往事如烟,挖掘处于“罗曼蒂克试验期”的民国人事。即注重资料真实,信息密度,知识含量,又注重情感,人性的挖掘。
通过一种情感月理性的回溯,温暖而知性的写作,重现一系列带着情感温度的民国往事,是一部民国人事的淮风月谈。”
教育学理论方面的好书有哪些推荐,介绍民国时期大师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最近在读夏丏尊、叶圣陶所著《文心》。
这本书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解了国文的知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本来是写给那时的中学生看的,结果我现在看都觉得很有收获,有种白活了这么多岁的惭愧。
民国时期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在我国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的办学主体是多元的,学校自主考试,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大学,最后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 学生为考上好学校而展开的竞争,与学校为录取到好学生而展开的竞争,汇聚到一起,最终将实现各种教育***的最优配置.这是目前我们都能看到的状况. 而在民国时期,最典型的大学招生录取制度:学校自主考试,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大学,最后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 国立、私立、教会大学共存,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个多元时代. 在民国时代,大学的办学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创办并拨付经费的国立大学(包含省立、市立),也有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国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固然是办得非常好的大学,但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也办得极好,它们却是私立大学。在当年,它们完全可以和国立大学比肩,而且它们都是综合大学,具有非常优良的人文传统。有些当时的私立大学至尽仍是非常优秀的高等学府. 至于教会大学,1915年统计,共有36所。基本上最好的医学院都是教会大学,比如协和医学院、设在长沙的湘雅医学院、设在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燕京大学则是教会大学中非常出色的综合性大学,其校园就是古色古香的燕园,即如今的北京大学所在地,而燕京大学最后一任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比较出色的综合性教会大学还有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那里的英美法研究是最好的)、岭南大学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可能设想有什么全国统一的高校录取考试制度——大多数大学不是***的,***怎么能够代替大学组织出题考试?在这种办学主体多元、甚至非国立大学占据主流的制度下,当然只能是各学校完全自主地考试招生,国家教育部仅制定有关招生原则,进行协调。 大学独立招生录取,也是当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的必然要求。大学要独立,当然包括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考核学生;学术要自由,当然需要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自由;而教授治校,当然也包括教授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录取学生。 因此,在民国时代、尤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校都独立地组织招生录取。考试形式与录取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是先公布招生章程,向社会通告招生人数、报考资格、考试科目、考试的时间、地点和入学相关事宜,然后自行组织命题考试,确定录取标准,并自行录取学生。考点的设置往往根据生源情况而定。
我见过民国时期农村学校的校长,见他时还是在忆苦思甜的会上。他与几个人站在台上的边沿,低头弯腰。父亲悄悄告诉我说,这是他上学时的校长。
父亲说,过去家里条件虽然条件差,但他还是读过三年完小的。当时农村已办有公学,就在村口的一个庙里,而且同班同学里,还有本村地主家的[_a***_],当时的校长就是前面说的那位,他不仅是校长还是我们乡里的***书记,在外读过师范。据父亲说,他们也交些学费,没银子的可用粮食替代。我父亲读了三年小学后,因家庭贫苦,没再到城里上学,富人的孩子们后都到城里上学了,其中一位有出息的,建国后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
说到那时的教育质童,从父亲的文化水平来看,教育质量并不低,他虽只读过三年完小,识的字并不少,象《水浒传》这样的名著,他完全可以通读下来。
民国年间,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思想开放,因为各军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对教育普遍较为重视,根据1927年发布的规定显示,大学教授工资是180到600元,大学老师平均220元,中学老师平均120元,小学老师平均30元,当时,工人是15元,那个年代警察一个月8元,县长一个月20元,国立小学老师则工资40元。可见,社会是多么重视教育。
现在,我以一个县域为例谈谈民国教育的发展,以一斑窥全豹吧。
民国时期,武安的教育发展很快,首先是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师范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1920年,武安就创办了师范讲习班,每年招收30名学员,一年就毕业,后学制改为两年,共办了6年,培养了180名教师,这对一个县域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1928年,县城第一小学又在校内附设师范速成班,强化教师实习管理。1932年,第一小学改为县立3年制师范学校,每年招生50名左右,教职工(含小学)13人,全年教育经费6000多元。师范教育的发展为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奠定了师资基础。
其次,初级中学开始创建。1932年,武安在县城创建第一所县立初级中学,每年招收学生100多名,教师11人,县拨全年经费5220元,学校有操场10亩,校舍116间,校舍非常气派,当时是时属河南省的名校。
再次,小学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城里有女子小学、县立小学、民众小学等,乡下有大贺庄小学校,伯延尚德小学等,据1935年统计,全县在校学生数2225人,教师102名,教育经费(大洋)36200元。
幼儿教育和民众教育也方兴未艾,县城小学均附设幼稚班。县城也有民众教育馆,普及科学艺术常识,全年经费1600元。
民国教育注重实践,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提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以道德”为宗旨,1927年,又提出以三民主义为教育宗旨,学科课程多种多样,有国文、算数、历史、地理、自然、卫生、音体美等课程,素质教育开展得很扎实。武安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子,如王正之、王子秀、刘试等。
但是,民国时期,贫富差距较大,多数贫穷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因此,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1937年,日军侵占期间,日本极力推进奴化教育,各项教育趋于崩溃。#邯郸头条# #邯郸# #河北#
谢谢!两种教育形式:一种其摆脱不了古代遗留下来的八股文;另一种是学习先进西方的文化。这两种教育形式在激烈碰撞中产生了无数著名的作者、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使民国时期在文化方面是非常活跃的。
谢邀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场学生爱国运动,它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民国时期的教育因受西方国家影响是民族民主的,百家争鸣批判传统文化重视人才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涌献出了一大批教育家及爱国人士。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免费教育,教育部明确规定" 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又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水求明细,为提高国民素质健全体格科学智能文化水平作了祥细规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列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列书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