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学系列书籍读后感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佛学系列书籍读后感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藏族历史书籍推荐?
探讨唐卡艺术中蕴含的***历史的专著。本书通过 100幅精美的唐卡,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和历史***,力求让读者在欣赏美丽唐卡的同时,对藏民族历史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
推荐如下:
1、第一部《藏地密码》
《藏地密码》以120万字的宏大架构,讲述了以***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到***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以及世界上众多著名文化遗迹。讲述男主人公卓木强巴为追查藏獒紫麒麟下落,却在命运的安排下,结识了一帮生死之交,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寻找***失落的神秘宝藏——帕巴拉神庙。
2、《尘埃落定》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3、《突然就走到了***》
苏菲的世界十四章感想?
一章哲学家继续給苏菲科普了两大文化:印欧民族文化(希腊哲学、印度教、佛教)与闪族文化(西方三大宗教的文化根源),它们对待历史、个人、生命与灵魂的观念截然不同。
当读到艾伯特引用歌德的话“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并告诉苏菲,“我们要熟悉自己在历史上的根,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避免在虚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时让我突然有些感动,确实,读史使人明智,我们要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根于何处,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谁,该去往何方。知晓历史的过程,也是自己与时空不同的自己对话的过程。
为何只有佛教和犹太教典籍中首先领悟到虚无?如何理解佛教八识?
世界确实是虚无的。然而虚无主义并不等于道德虚无主义,并不等于放纵甚至鼓励世人作恶。
佛教典籍《金刚经》里有这样的观点:“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彻底的唯心主义,带有极其强烈的虚无主义色彩。佛教虽然是虚无主义,却非常强调道德。所谓“一切皆虚,唯因果不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都在强调因果报应的存在。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
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
不论是学佛还是做事,要条分缕析,不能稀里糊涂。经典中记载,佛陀住世时,要求***们对佛理做智慧的判断,如果不加思考就盲目信受,那就与迷信没有差别了。
佛教与犹太教在所有宗教中最先领悟到虚无,是因为这二教都重视个人自省自悟和内修。
一切宗教都是发源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和反映,是那个时代人们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认识。大到茫茫宇宙,小到人的内心。人们一直在探索。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万物有灵,从生命神话到出现阶级国家,每个人在造神敬神的过程中,在营造个人心灵家园的同时,疆域拓展到哪,教化跟进到哪?目的只有一个,稳人心,稳社会,安天下。
但宗教又会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统治者利用,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马克思讲,一切宗教都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精神***。历史上因宗教冲突引发的战争也不少。现在中东地区的冲突也有宗教冲突的因素。
佛倡虚无皆空,犹太教其实是***教一脉,倡忏悔反思。而教都有戒律、都有反省、都有虚无的省悟。
犹太教重个人内心信仰,佛教重去妄向无内悟。这皆是个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八识是连通内心与现实通道。心里皆空,世事皆空。
认知各不同,谁也无法生活在真空中。欲想世界好,心善勤劳动。人民最伟大,劳动最光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学系列书籍读后感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学系列书籍读后感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