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诗家简介书籍推荐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诗家简介书籍推荐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雅号?
1 有很多,如杜甫的“浪子燕青”,白居易的“乐天”等。
2 起源于唐代,是文人墨客为了表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个性而取的艺名,常常与自己的诗作相联系。
雅号的取法多样,可以是自己的名字、字、号,也可以是别人的名字、地名、物名等。
3 的流传至今,不仅记录了历史上许多文学家的风***和作品,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学文化的途径。
古代有很多雅号,比如文人雅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等,还有名人雅号,如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亚圣孟子等,还有植物的雅号,如菡萏等,就是未开的荷花,即花苞,也作荷花的别称。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和雅称,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古代文人雅号雅称的盘点:
1、诗骨——陈子昂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王昌龄的称号是诗家夫子还是诗家天子?为什么?
先说结论:我认为王昌龄应该是被称为“诗家天子”,“诗家夫子”是误写。
王昌龄(689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人。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纵观王昌龄的诗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边塞诗,气势宏大,风格豪迈,表达他建功立业的志向,传达他昂扬向上的精神,开了盛唐边塞气象。
就我们所知道的边塞诗,如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的诗作多是简短的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的绝句,他的诗不仅仅是建功立业的抱负,甚至都没有对战争场面进行动态,详细的描写,但后人读来,都知道他在传达战争的残酷,战役的艰难。这是王昌龄作诗的高明之处。故他享有“七绝圣手”之称。
“天子”,所谓天之骄子。一般来说这是形容极为尊贵的人,有大成就的人,例如皇帝。而“夫子”则类似于先生。一般指饱读诗书,富有学识的人。
那么“诗家天子”,顾名思义,即是指在“诗”这一领域内,极为尊贵,有成就的人。这样的头衔戴在王昌龄头上,似乎是合适不为过的。
而对比起来,“诗家夫子”的涵义就较为简单,即是指对读诗,写诗较为熟悉。这样看来,“夫子”前面加不加“诗家”二子都不影响“夫子”这个词的外延与内涵。
王昌龄外号有人说应是“诗家夫子”,而不是“诗家天子”,虽然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中说过:“史称其(昌龄)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但是,有人考证说可能是“夫子”和“天子”字形相近而出现“形讹”的现象。在旧时“天子”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诗仙”可以叫,但“诗天子”这个称乎比较犯忌讳,有僭越之嫌。而夫子,一般作为对老师或者有德才人的尊称,还是比较普遍的。像李白说的“吾爱孟夫子”之类。而且据考证“琉璃堂”当是王昌龄任江宁承时的旧址,王昌龄在那里曾经有过教授生徒,讲习诗文的事迹,故而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说。
关于王昌龄的称号,前几天刚有网友提问王昌龄能不能称“诗将军",今天又有人提问王昌龄算不算"诗天子”?我不知道在提问者对于“天子"的概念是什么,”天子”二字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乱称的,他是皇帝的专用名词。不是说诗词作得好就可称“天子",在封建社会那可是要掉脑袋滴。除非是皇帝的诗词作得好,而且很优秀,方可称为“诗天子",不过纵观历史上又当皇帝诗词作得又好的好象只有李后主李煜。也没人称他是"诗天子"。
那么王昌龄到底该称为“诗将军","诗天子"还是"诗夫子"呢?我们来看看他诗词的风格。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故称“七绝圣手",又以边塞诗著名,又称“边塞诗人"。因他曾出任过江宁丞,后又被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在***,天宝年间由于其诗名噪一时,被人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综上所述,王昌龄既不是什么“诗将军",更不能称他为“诗天子"。历史以来他就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边塞诗人”,“诗家夫子”。我个人认为称他为"诗家夫子"较为贴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诗家简介书籍推荐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诗家简介书籍推荐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