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昏侯刘贺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昏侯刘贺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海昏侯刘贺有多可怕?
《汉书》清楚指出,刘贺在位短短27天,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他也由此得了“汉废帝”这个称号。
根据史书记载,刘贺不学无术,整颗心都扑在吃喝玩乐上。小时候是跑马、打猎、射鸟,稍大一些便四处寻欢作乐,骄横放荡、昏庸无为就是对刘贺最确切的写照。
《汉书》明确记载:“荒婬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直白的说,刘贺不配当皇帝,他会祸乱朝廷、危害天下。
相传海昏侯刘贺在位27天,干了一千件坏事,是真的吗?
肯定不是真的。二十七天干一千多件坏事,这得多高的效率和精力。
最最主要的就是当时朝政由霍光把持,朝野上下都是霍氏亲信,而刘贺又是一位有想法有抱负的有为之君,霍光本意是想弄个听话的小绵羊,继续霍氏家族的既得利益。可是这个刘贺初一执政,即锋芒毕露,想有所作为。有可能甚至露出獠牙,想执行帝王权力。矛盾肯定不可避免,在整个朝政被霍氏家族把持的环境里,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那刘贺羽翼未满,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知隐忍,当时只不过是个空有名号的傀儡,最后弄个罪名被罢黜而归。霍家的强势与嚣张跋扈可见一斑。刘贺被冠以
“***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刘贺做了二十七***帝就熄火了。
一个人的行事方式和他的生活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刘贺乃皇室后裔,锦衣玉食,行事高调,不知隐忍,锋刃太快容易折断。
刘贺的经历给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教训。
中国人经常讲究:德泽后世,福荫子孙。霍氏家族的权势达到鼎盛之际,霍光是否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寒气?
当霍光找了个贫民出身帝胄之后的刘询做儿皇帝之时,肯定猜不到结局。
霍光试探性地要还政于君,交出权力,宣帝回绝了,他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一定要继续主持朝政,辅佐自己。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作为一位帝国集团的最高领导人,这是何等的隐忍与煎熬。这也需要多大的智慧隐藏自己内心的世界。
因为他知道朝廷的实际统治者是霍光,汉朝的江山由盘根错节的霍氏家族把持。宣帝执政第六年,地节二年三月霍光挂了,宣帝才开始相势而动,逐步夺权。至地节四年七月,霍氏一族诛灭数千户。彻底剜除了朝廷的一大毒瘤。
试想,如果当初刘贺能有刘询的隐忍与智慧,懂得韬光养晦,那历史上将会多一位大汉天子,而不是所谓的海昏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海昏侯刘贺在位二十七天里,一共干了一千多件坏事,而且每件坏事都记得十分具体。也就是除了睡觉之外,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做恶。
看《三国演义》时,感觉到罗贯中所描写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经常依靠所谓的锦囊妙计来料敌于先,这和对于海昏侯的记录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昏侯刘贺之所以如此昏庸,主要原因在于他急于抢班夺权,将大将军霍光手中的权柄揽到自己的手中,而没有学习汉文帝刘恒韬光养晦之谋后发制人。
代王刘恒到京城继位时,只带了几个人,但这几个人都十分管用重要。而海昏侯刘贺到京城却带了上百号人的班子,几乎要把朝中的各个重要位置都换成自己的亲信,这种做法显然是霍光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海昏侯刘贺这个皇帝实际上就是大将军霍光拥立的,既然能拥立便能废掉。为了让自己的费立之行合法化,霍光拿古时的名相伊尹来做比较,并通过皇太后来下达指令。
事实上海昏侯刘贺不过是一个有政治野心,想自己操纵朝局,有所作为的人而已。只不过他操之过急、锋芒毕露,触怒了霍光才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至于所谓的一千多件坏事,则有点弄巧成拙的意思,真正的穷凶极恶列举一两件就足够了,何必堆积数量以彰显其罪呢。
二十七天的皇帝,一千多条罪恶,三十三岁去世的海昏侯刘贺,不过是政治斗争失败的牺牲品罢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感谢邀答: 相传海昏候刘贺在位27天,干了一千件坏事,是真的吗?
这么说:27天就干了一千件坏事。除了每天吃饭、睡觉用去8个小时,推算出: 每天日夜里平均两个小时多就做了一件坏事。也没时间做其它事情了。
既然,天天每个时辰都是做坏事,都没时间做好事,那为什么不弃权辞位呢?
这个问题还让讲古的高师说明真实如何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昏侯刘贺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昏侯刘贺书籍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