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草药提取物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草药提取物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打粉制丸相关书籍?
《常用中药知识》,这本书除了介绍各种中药的认识,功效,相生相克。还有应该和哪些药材配合应用。同时也介绍了各种中药炮制,还有丸剂,制作,粉剂等的制作。
主要由中药的一般知识,和各类中药的详细介绍,比如比如发散风寒,发散风热,消化的,润肠的等等良药的运用。
一般中药知识包括中药名称 ,药性 ,剂型和用法,如何煎煮中药等几部分组成,所以适合中医中药爱好者必读的书籍。
除了粉剂,丸剂制作,还有其他中药知识,所以非常全面,所以也推荐《常用中药知识》这本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701参考书目?
你好,以下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701参考书目:
1.《中药学》(第二版) 陈家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药鉴定学》(第二版) 邓述***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本草纲目》(十二本全本) 李时中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草药化学》(第二版) 王玉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中药学原理》(第二版) 谢柏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6.《中药学》(第二版) 周立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7.《中药学》(第三版) 刘文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8.《中药学基础与实践》(第二版) 陈家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中药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陈家洛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你有哪些讲中医、中药和穴位的书籍推荐?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者可以先读有关“什么是中医”的书,如艾宁的《问中医几度秋凉》,罗大伦的《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等,先有点感性的东西,培养兴趣。
二、必读书目:《伤寒论》(郝万山讲义,重点推荐,),《金匮要略》(李今庸),《中药学》(张廷模),《方剂学》(邓中甲),《诊断学》(江苏中医学校,1959年版)和《中医学概论》(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老书很好),《温病条辨》(吴瑭),《温热论》(叶天士),《古今医案按》(俞震)等等。都有网购。
三、参考书目:《思考中医》(刘力红),《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重点推荐,特效好书),潘德浮的《相信你的自愈力》。等等。
四、《黄帝内经》虽然是经典,但不建议初学者学,担心会吓跑。待基础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深读,精读和感悟。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中医文献都是以古文记载的。
五、几千年来,中医书籍浩若烟海,有精品,也有庸作。还有的是精华和错误混杂,如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住七个活血化瘀的方子即可了(很有效),而有关人体解剖的部分可以忽略。人生有涯,应选优而读。
一个爱好者的建议,供初学者参考。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明吴有性《温疫论》,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清吴谦《医宗金鉴》,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宋严用和《济生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东汉华佗《中藏经》,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等,不胜枚举,中华国学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医学生,和现在的中医院校教师及附属医院医生,我曾经在学校的中医书库***过两年,读书到现在购置的中医书籍至少有三万元钱。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体会。看中医类的书,大致分为兴趣培养期、入门期、构筑基础期、应用拔高期。
我自己对中医药的兴趣是从高中开始的,当时是在高中的地摊上买了一些旧的中药炮制书及中药图谱,便比葫芦画瓢去***集中药和尝试进行简单的炮制。因此这个阶段喜欢一些可视性很强,又能直接动手操作的。到了大学之后认认真真读过好多遍《名老中医之路》和《思考中医》,作为兴趣培养书。应该说来,当时读这两部书的时候很是兴趣高涨、血脉偾张,感觉掌握了学习中医学的捷径,而且按照这个来学,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名医。但是若干年后等我走上了讲台,我坚决反对我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就读《思考中医》,原因无它,书中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和牵强附会,容易将没有鉴别能力的医学生带入歧途。
入门期的图书我是从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以及四小经典(《药性赋》、《汤头歌诀》、《湖脉脉学》、《医学三字经》)入手的,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背诵。大学期间背诵的一些内容至今还能脱口而出,用起来得心应手。关于这套书的版本,四大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经典必读丛书,四小经典我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那套“白话解”丛书。虽然问题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小编提出来的,但是平心而论,人卫的图书校勘相对严谨,错讹之处较其他出版社的书少很多。
构筑基础期还是以教材为主,尤其是方剂学教材,我始终认为方剂学才是连接中医各科的桥梁,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和诊断学,下启临床各科,从读书到现在方剂学我背诵了不下10遍。实际上教材是最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中医书籍,非常适合知识框架的构建。可惜现在很多医学生盲目自卑,被社会上的杂音干扰太多,总觉得看不起自己的教材,觉得中医的教材不伦不类,甚至在教材上也有一股浓重的怀古情结,觉得解放后的教材不如民国的,新世纪的教材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中医教材,我比较喜欢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五版教材,因为比较简洁易读。
真正到了临床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参考书,然后看自己学科相关的[_a***_]去精读。这个阶段有几部丛书受益很大。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经典临床必读丛书”,涵盖了临床各科,这套丛书除了四大经典之外,重点推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温热经纬、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石室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一部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还有一部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最后一部主要是当做参考书来读的了。我个人读书有个局限,就是隋唐至宋代的书较少读,原因是条理性不强,很难记忆;现代医家的医案少读,因为一些医案疗效太好以至于总觉得可望不可即。这种跳跃式读书的习惯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进一步的检验。
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为了能够指导解决问题。对于医学生来讲,四小经典是童子功,四大经典是基础,需要精读,其他书籍是锦上添花,在常规治疗山穷水尽的时候,能起到柳暗花明的开拓思路的效果。借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送我的一句话来结尾,“熟读百家学说,方知百家胡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草药提取物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草药提取物书籍推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