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罗生门书籍简介故事梗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罗生门书籍简介故事梗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历史上三国中的,吕伯奢有没有要杀曹操和陈宫的动机?
如果我们看三国历史时,只能看到《三国志》,有人提问说,曹操到底有没有杀吕伯奢?肯定会有许多人告诉他,吕伯奢只是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
事实上,《三国志》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吕伯奢这个人。
我们之所以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叫吕伯奢的人,那是因为在于南北朝时,裴松之奉皇帝的旨意,给《三国志》作了一个注,在这个注里,裴松之把当时各种版本的三国历史,都摘抄下一部分内容。[注]
在这个注里面,我们知道在《三国志》之外,有三本书都提到了吕伯奢。[注]
[注]:计经部廿家,史部一百四十二家,子部廿三家,集部廿三家,凡二百十家
[注]: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
[注]: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魏书》
[注]: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魏晋世语》
[注]: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孙盛《杂记》
通过吕伯奢相关的三个版本故事(历史记述),我们大约可以知道,历史书上完全可信的内容,只有那些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历史上三国演义中,活生生一个呂伯奢被提出来,后被曹操杀了,听到刀磨的响就起疑心,后呂伯奢去打酒,反而增加了疑心。更突出了曹操的奸雄,最后把呂伯奢一刀去了,三国志没有。
从现有的史料看,曹操当时或许并没有杀掉吕伯奢,受害者另有其人。而陈宫可能也没有在现场。
话说曹操觉得董卓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但一定不能长久,败亡的概率极大(曹操对很多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确是个大才),因此弃董卓而去,跑路回陈留。
当时曹操并非孤身一人,还有几个随众。不过,他们并不是走路,而是骑的高头大马。
他们路过熟人吕伯奢家时,吕伯奢并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接待了他们。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们见财起意,想抢劫曹操他们的财物和马匹。然而,这些人哪里会是曹操他们的对手,被反杀了好几个人。之后,曹操和随从们便扬长而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与《三国演义》的剧情相近,不再赘述。
曹操一行人路过中牟,被中牟的一个亭长怀疑是逃犯,便把他们抓了起来。有人认出了曹操,为他求情,曹操方才得救。
吕伯奢是不是被曹操杀死的?
从史料来看,接待曹操的是可能是吕伯奢的儿子,而吕伯奢根本不在家。《三国演义》则说是吕伯奢本人。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吕伯奢就没有与曹操遇见,也就不存在被曹操杀死的事情了。
吕伯奢被杀一事有很多说法,光是史书上就有三种记载,另外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显得扑朔迷离,现在已经很难探寻真理,不过可以从逻辑上进行一番分析。
先看三国演义中的说法:
演义上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逃走,路上被陈宫所救,然后继续逃,路过故人吕伯奢家时,曹操和陈宫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很高兴,吩咐家人杀猪,然后自己去买酒,曹操听到吕家磨刀杀猪声,以为吕家要杀自己,于是拔剑杀了吕伯奢全家,然后逃走过程中又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一不做二不休,曹操连吕伯奢也杀了。
曹操与陈宫
三国演义的说法就是说曹操因为疑心重,而错杀了吕伯奢一家,以三国演义的说法来看,吕伯奢原本就没有想过要害曹操,也没有想***曹操的动机,如果吕伯奢真的想杀曹操,就不会专门去买酒,但吕伯奢却因为曹操的疑心重而被杀,这完全是就是冤案。三国演义为了衬托曹操的枭雄本质,还给曹操加了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再说史书上的说法,史书上有三种记载,都是《三国志》裴松之注解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是引《魏略》的说法:
曹操带着几个随从路过成皋的吕伯奢家,当时吕伯奢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劫杀曹操,目的就是抢曹操的马和财物,所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
曹操起疑心
《魏略》上明确记载了是吕伯奢的儿子要抢劫曹操,所以曹操才***。曹操是谯郡人,其家族是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势力的人,曹操的父亲曹嵩就官至太尉,他的养祖父更是当朝权贵的宦官,所以曹操的故人不是士人就是同等身份的权贵或地方豪强,吕伯奢就是如此,能够养得起宾客的,家里非富即贵,那么吕伯奢的儿子怎么可能为了几匹马和财物就想抢劫曹操呢?这个逻辑说不通。
况且曹操到吕家来,肯定说了是吕伯奢的故人,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怎么就有这么大胆敢不顾吕伯奢去抢劫父亲的故人?这个逻辑也说不通。再说了,吕伯奢都不在家,哪来杀曹操的动机呢?所以《魏略》中的说法,吕伯奢没有杀曹操的动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生门书籍简介故事梗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生门书籍简介故事梗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