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京剧名家书籍大全集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京剧名家书籍大全集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最有名的京剧理论家?
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有李玉和李渔两人。 李玉,所作***三十多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 李渔,清代前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剧作有《笠翁***十种》,戏曲理论主要见于《闲情偶寄》。《闲情偶寄》是继王冀德《曲律》之后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系统的理论著作。
李碧华作品赏析?
她的作品让人看了以后很绝望的,不是结局,而是风格上,颓废,没有生机,一切好像都是宿命的安排,人在她的作品里很渺小,怎么挣脱都离不开那样的命运,看了些,不是很喜欢,比较推荐看叶倾城的
不觉得她和安妮有像,anniebaby是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另类,而李碧华是实实在在的把生活,感情和人性中的残酷摆在我们面前
而且她老辣的用词与海阔天空的知识,是当代的年青文人所不具备的
如《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都很不错,看了也许会有感悟。
感觉跟安妮宝贝有点相似~虽然一直被人说太阴郁了~甚至以前的老师也说不适合我们看~不过那时我刚十八岁~但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种感觉的书的~~~有反面才能衬托正面~~还是满喜欢她的***的~~
个人喜欢的文风,实实在在但又有一种蛊惑人心的感人……
怎样看待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的马派艺术?
说说我的看法。
马连良先生可称京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之一。其所创立的马派艺术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80余年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流传后世,蜚声海外。
马先生8岁入喜(富)连成科班学艺,历经10年,出科后以谭派老生为招牌,26岁自组“扶风剧社”,(祖籍陕西扶风)挂头牌老生,30岁专程赴津拜齐名谭鑫培的孙菊仙为师,从马派代表剧目《借东风》中“望江北”一句可领会到孙派艺术特色。逐渐并肩余、言、高,并称“四大须生”,前三位仙逝后,又与谭、杨、奚并称“四大须生”且居首位。1933年在天津与麒麟童同台演出,各擅胜场,遂在梨园界留下“南麒北马”之盛誉。
具体说到马派艺术特点,本人觉有以下几点:
第一:唱功为主。马派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华丽、潇洒的声腔艺术,俏而不媚,帅而不贫。以谭派为基础,广泛吸收、融汇各家之长,大胆、充分发挥自己特点,突破传统,创立与人不同的唱法。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结合独具韵味的马派念白,互为表里,彼此依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中,极大地丰富了老生唱腔。不论是西皮的“劝千岁”,还是二黄的“习天书”,无不脍炙人口。早期也曾上演《定军山》等靠把戏,后逐渐弃演,毕竟不是所长。
第二:念做极佳。马先生精于演唱,但绝不以“卖唱”为主。例如单纯以唱为主的《大探二》,马先生似乎极少动演。纵观他的代表作,《甘露寺》、《十道本》、《四进士》、《胭脂宝褶》、《十老安刘》等,无一不是唱、念、做并重,如《审潘洪》、《审头刺汤》等戏的大段念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错落有致、高低有序,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清风亭》、《四进士》的做功,细致严谨,潇洒飘逸,手、眼、身、法、步结合一体,将人物蕴含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的形之于外。对比麒派雄浑大方的演法一时瑜亮,不遑多让。
第三:锐意变革。马派非常注重服装、道具的精准整洁,组成扶风社时,要求全体演员必须做到三白。此外在大胆突破传统定式的行头搭配,不论是《借东风》里诸葛亮登坛时的法衣,还是《遇龙酒馆》里永乐帝的箭衣蟒,都是出自马先生的首创。其他如台幕、背景等均有大幅改进,收到典雅、庄重、宁静、美观的效果。另外用来伴奏旦角唱腔的京二胡加入到老生乐队中的第一人也是马先生。
说起马派,话就多了。但我今天想谈谈马连良的的艺术如何走向成熟,如何成为被别人广泛学习的“马派艺术”的。
其实在很早以前京剧是没有流派的,没什么谭派、余派、马派等流派。只有戏,你会哪一出,这出戏是什么,仅此而已。只是后来,名家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后学者也逐渐增多,才称作某某流派,诸如谭派、言派、奚派等。
马连良很好学,不仅学谭鑫培,而且拜了孙菊仙,但他演戏不是就按某个人的路子演,他喜欢把别人的优点应用在自己身上,譬如刘鸿生,高庆奎,在他的身上皆有体现。马连良的艺术生命也很长,我们都知道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马先生皆占一位,足见其影响力。
马连良有一段时期嗓子不是太好,他就关注于一些动作和服装,我们熟知的“三白”,马先生的眼神,这都是可以单独拿出来著作文章的。这里不在多说。
马派艺术的“新”
马连良的唱不追求高调门,他的唱腔低回婉转,自如流畅,潇洒飘逸。他将自己不利的条件化作自己的特色,近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总说马派的“大舌头”,这实在是诋毁。马连良的念白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一套艺术特色。根据欧阳中石先生所著的文章所说,马先生在演《十道本》的时候,光念白就念了一个酷暑,一遍又一遍,最后连邻居都能够顺利的背诵下来。可见马连良在艺术上所下的功夫之大。
马连良的“马派艺术”如何走向成熟的呢?关键在于“新”,这种新不是胡改乱改的创新,而是完全继承传统后的革新,比如马先生的舞台布景,角色的服装和官中行头,以及唱腔以及舞台动作,都是和别人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马连良先生的艺术不仅仅对京剧老生行当有着很深的影响,其对京剧的发展创新亦有着指导性作用。如何传承发展京剧,我想是这也是京剧演员需要考虑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剧名家书籍大全集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剧名家书籍大全集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