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系列丛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系列丛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和“中华经典藏书”两个版本的区别?
2.《中华经典藏书(套装共50册)》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引领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
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
《中华经典藏书(套装共50册)》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目前中华经典藏书已全部出完,共50种,51册。 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丛书,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哲学。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
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共十辑五十五册,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
装帧设计***用纸面精装,排版***用横排简体中文。
古墓未解之谜书籍?
《古墓未解之谜》是2011年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晶。
基本介绍
书名:古墓未解之谜
作者:张晶
ISBN:***87546113883
页数:184页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装帧:平装
我国古代的书籍是怎样装帧的?
所谓的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我国最早的书籍,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甲骨文。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
造纸技术发明以前,古人记事主要是用墨写在竹木简上。人们将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写字,单独的竹木片叫做“简”,若干简编连起来就叫做“策” (亦写作“册”),这是现在称 1本书为1册书的起源。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说明商代的祖先已有编连的简策,记载了商代推翻夏王朝统治的史实。由于竹木易得,书写记事比甲骨、青铜、玉石等记事材料方便,篇幅不受限制,编连成策后阅读存放也较便利,因而书籍的生产比过去容易得多。
简策是我国最早的正式书籍形式。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编简成策的绳子叫做编。简策上的字均用毛笔墨书,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叫做削。简策制度对后世书籍制度的影响很深,现代出版工作中的许多习惯用语、名词、概念,如“册”、“编”、“篇”、“删削”等,就是沿袭简策时期的制度的。
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就是用绳子将一片片的“简”系在一起。一根简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在当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册,所说的篇"也就是那时的计数单位。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
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籍,最初就是写在简策上而流传下来的。在纸张发明并推广普及以后,大约在公元 4世纪的东晋时期,简策才基本绝迹。
(图片来自网络)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于历史领域的创作者趣史君,历史是有趣的,趣史君的就是要带你了解有趣的历史。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在头条终于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历史。今天能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我感到很荣幸!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_a***_]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读者阅读书。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几种形式和演变过程: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系列丛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系列丛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