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历代装束书籍简介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代装束书籍简介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哪些课上不作重点但颇值得玩味的细节?
当然是《范进中举》。
中举之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杀猪的岳父也不接济一下,还经常打他,他也只能抱着母鸡去街上卖。
一个长衫书生,抱着一只鸡去卖,着实滑稽。不倒也比孔乙己务实些。
中举之后,岳父带好酒好肉过来庆贺,乡绅也都过来巴结。这时候,他却高兴疯了,尽管岳父是为了救醒他,煽了他一巴掌,也是连连道歉,怕得罪了天上文曲星。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而这也才是给举人而已。
读书人的艰苦之路:书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如此看来,实属不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寿镜吾先生读书的一段,大概是调皮的小鲁迅隔着立起的书本斜着眼睛瞥到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上学时候读到这段话,并无所感,也不深解此话之中的含义。只觉得咿咿呀呀地,像阿Q唱的戏文一样。后来重读到了这篇文章,重读到了寿镜吾念的这段话,心中猛然一紧张。其原因有三:
为什么这两句话豪迈大度之极?
堂堂私塾先生,座下皆是***,不读四书,四言不读诗经,七言不读唐诗,为何念这样两句?倒似下第才子,风流处士!
以前竟然从未能够注意!
于是我搜索这两句话的来源,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大家可以百度,豪迈风流之至。为什么寿镜吾先生要读这篇“极好的文章”,而且要“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地读?因为在以前老师讲解教科书的时候,曾说:
寿镜吾老先生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他也没有像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混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诸如此类极权威极批判的话。而且百度百科里也说: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经典名篇,描述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以及其后宫妇女的生活,揭露了始皇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腐化,终于亡国的历史事实。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切不可大建宫室,重蹈当年始皇帝的覆辙。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秦王后宫嫔妃的生活。她们先前大多是六国王族或宫中佳丽,如今做了俘虏,地位低下,很难再有出头之日。尽管他们天生丽质,装束华美,姿态妖娆,无奈人太多了。她们苦苦等待,渴望始皇帝的宠幸。但是,大多数人等来的只是一场空。但这就是她们的宿命,文中杜牧用一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这句话细思极有深意。
无数女孩在皇宫里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只为满足帝王***,多少女子禁锢终身,如笼中的鸟儿失去活力。由此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诗歌类型:宫怨诗。“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宫中的争斗,宫中的苦难,宫中的寂寞,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到吧。杜牧这句诗揭露了了后宫中普通女性的悲惨遭遇,对摧残女性的后宫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女子的深深同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代装束书籍简介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代装束书籍简介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