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战著名装甲车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二战著名装甲车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德国的轻装甲车为什么令英美同盟军望而生畏?
另英法生畏的不是装甲车和坦克,而是依附于装甲车的闪电战术。等美国实际参战时,德军已经失去优势,已经不存在生畏的陆上装甲,再厉害的装甲在失去战场优势时在空中和大型反坦克炮打击下也无所作为,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普通常规武器能够扭转战局。决定后续的是战争潜力。比如德军坦克比苏联T34厉害,但是人家生产容易,易于维修和维护,德军永远处于数量弱势并不断扩大,最后只能失败。
二战期间,德军由于战术的需要,十分重视装甲车的发展,尤其是装甲侦察车,推出了多种型号的装甲侦察车,比如SdKfz2型战车总计生产了8000多辆,除了我们常见的SdKfz250和SdKfz251,还有火力强悍的Sdkfz234/2型装甲车,装有威力巨大的50毫米KwK39/160式火炮,并列安装了7.92毫米MG42机枪,对于这种强悍的装甲侦察车,德军士兵亲切的称呼为彪马(PUMA),这种使用密封炮塔的Sdkfz234/2型共计生产了101辆。此后应***的要求,在Sdkfz234/2型的基础上又研发了反坦克的Sdkfz234/3型装甲车,于是Sdkfz234/3型变为8轮安装自行式反坦克炮的装甲车。共计生产了约90辆。
无论是早期的20mm口径火炮还是后期的50mm口径反坦克炮,再加上安装的M42机枪,使得盟军无论是坦克装甲车还是普通士兵面对德军装甲车的大口径火炮和机枪都面临较大的威胁,加上德军装甲车外形低矮适合伪装,很难被盟军发现,80公里/时的最高时速,使得盟军十分尴尬,缺少坦克保护的时候,盟军的装甲车辆和一般人员是既打不过,又跑不过德军的装甲车,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盟军碰到德军的装甲车都望而生畏。
当然,无论德军的装甲车性能如何,制约它的就是产量,整体不到1万台的SdKfz2型装甲车和其他装甲车一起,很难给盟军造成特别大的危害。由于德军战前唯一被允许发展的就是轮式装甲车,早在二战前德军就开始大量研发使用四轮轮装甲车,在装甲车方面明显德军准备和经验都比盟军要充分的多,所以盟军也缺乏相应的装甲车与德军一较高下。
一战二战有什么比较奇葩还量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从坦克诞生以来,奇葩坦克有不少,比如俄国设计过的门捷列夫超重型坦克和列别金科轮式坦克、德国设计过的鼠超重型坦克,不过还要量产的话相对就不多了
举几个量产的奇葩坦克
苏联的双炮塔轻型坦克T-26。最大特征是***用并列双炮塔,可安装多种武器。一般为右炮塔安装火炮或重机枪,左炮塔安装轻机枪。T-26Б及其以后的改进型坦克,均***用了较大的单炮塔,装1门短身管的37mm火炮,后改为装1门45mm火炮和1挺机枪,***基数为:45mm炮弹165发,机枪弹3654发。其动力装置为专门设计的T-26型4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91hP(67kW)。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用平衡悬挂装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每侧有8个小直径的负重轮、4个托带轮。
该系列坦克共生产1.2万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参加过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在中蒙边境上苏军对日军的哈拉哈河战斗(日方称为诺门坎***),还参加过1939年的苏芬战争。该坦克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它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
著名的多炮塔坦克之一的T-35坦克,共生产60辆,它的战斗全重为50t,乘员多达11人,包括:车长兼机***、驾驶员、无线电员各1人,炮手和装填手各3人,另有机***2人。车体长为9.72m,车宽3.2m,车高3.43m。车体和履带过长,使坦克的转向性能极差,几乎无法实现原地转向。
它的最大特点是车上有5个炮塔(含机枪塔),分两层排列。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上面装1门76.2mm短身管坦克炮,另有1挺7.62mm并列机枪。下面一层是4个炮塔/机枪塔,两个副炮塔呈对角布置,分别位于右前和左后,各装1门37mm或45mm火炮以及1挺7.62mm机枪;两个小机枪塔分别位于左前和右后,各装1挺7.62mm机枪。
班副讲军史,包您能看懂。
坦克是陆军机械化思维的延续品,是现在陆上作战主要的武器之一,有着“陆战之王”的美称。而在一战、二战时期,坦克由于刚刚被创造出来,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由于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存在很多奇葩的思维。
前苏联T—35坦克
T—35重型坦克又被称为移动的“百货市场”,“陆地巡洋舰”。
T35不是某一个坦克型号简称,而是苏联30年代生产的一系列多炮塔坦克的统称,总共生产了600辆,由于这个系列的坦克炮塔数量、发动机马力、底盘样式、主炮口颈都不太相同,但是他们的设计思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像海上的军舰一样,使用三个以上的炮塔,加强火力密度,以便更好的挺身进攻、侧身防绕、背后护菊。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由于T35系列的坦克炮塔太多,结果每个炮塔的装甲都薄如纸。全车装甲只有11-35毫米厚,很容易就被打穿。机动性也特别差,由于车身太长,无法原地转弯,车速只有30公里每小时,爬坡的能力极差。
直到1938年,斯大林视察坦克部队的时候,就说同志们啊,这个坦克炮塔是不是太多了,我好像感觉到每个炮塔都在嘲讽似得说:来啊来啊,小帅哥快来玩啊~~~~,而且你这个跑的也太慢了,还没运动会的摄像师跑得快。自此,苏联坦克开始走上正轨,发展单一炮管坦克。
说了大号的坦克,我们再讲个小型的坦克。
战场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第一次看到CV33超轻型坦克时,深深的被它娇小的样子震撼到,此等萌物也是天下少见 。一直都认为日本的坦克——94式轻战车(豆战车)挺小的了,看过意大利人的小坦克才发觉日本的小坦克看着还挺威猛。
CV33超轻型坦克是意大利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直使用到二战中期的超轻型坦克,曾用于西班牙内战、埃塞俄比亚战争和北非战争,1943年被淘汰。战斗全重为3.2吨,乘员2人,主要武器为两挺8毫米机枪,***基数3200发。动力装置为42马力的汽油机。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2千米/小时。机动性不错,但火力弱、装甲太薄,是它的致命弱点。
CV33坦克则十分小巧,甚至比如今人们所熟悉的QQ汽车和SMART都要小,别看他小,冲锋起来却一点都不含糊,虽然只能搭载2人,武器也只有机枪,但是在对付埃塞俄比亚土著人的时候,还是十分给力的。
坦克…panzer-Tank被誉为“陆战之王”,将坦克集群称为“钢铁洪流”!
坦克、已经成为现代化陆军的标配最优先发展的装备。
没有坦克、装甲车的陆军不如一支游击队。
一次大战坦克横空出世、1916年9月索姆河战役、英国人首次将“马克1”型坦克革命性地投入到战场、开创了机械化战争的先河。
世界上第一台实战型坦克marki“马克1型、以这副模样出现在世界面前。
“马克1”独特菱型造形、需要8个人共同操作、一战中还没有区分坦克与装甲车。
(一战中没有大规模列装、但是已经有了一点现代坦克模样的英国“小游民”坦克)
(一战中法国人的
“雷诺FT-17”轻坦)
法国“坦克之父”-尚.巴普蒂斯特.尤金.埃斯蒂安、一战前的名言:“胜利属于能够将火炮装到越野车辆的一方”!
雷诺-17/Type.M.17.FT轻型坦克
、重6吨、可旋转炮塔、配1门SA-18型37mm坦克炮、1挺M1914型8mm机枪、动力为1台18CW4缸水冷汽油机(35马力)。
雷诺-17轻坦奠定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型現代坦克的荣耀地位!
二战世界大战、是坦克-装甲车
-自行火炮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德、美、英、法、苏、日几个主要参战国都拿出了自己的“陆战之王”投入战场。
最具代表的是…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虎”式、美軍的“M4/谢尔曼”、英國的“丘吉尔”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式。
(苏/T-34)
(`美/M4谢尔曼)
(德/“虎式”)
(英/克论威尔巡洋坦克)
(日本的二战坦克)
二战时期参战国都脑洞大开设计了很多“黑科技”武器装备、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更是到了登峰造极。
但是、很多稀奇古怪的坦克-装甲车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二战结束了。
二战时期最奇葩的坦克设计当数德国人、德国设计出了“巨鼠”系列变态巨型坦克从几十吨到上千吨都有。
因为技术的原因、这些奇葩的坦克仅仅是停留在技术论证和试验的状态。战争结束了!
冷战中后期世界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长相都差不多了。
坦克自诞生以来,各国相继研制出了很多坦克,有的很出名,当然也少不了奇葩的坦克,下面就列出来几个。
A7V坦克,也被成为A7V战斗坦克,作为德国第一种坦克,这款坦克从外观就能看出来非常奇葩,像一个方方的盒子。以往的坦克乘员比较少,就有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等。A7V坦克打破了这一布局,它能装18个人,除了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外加2个机械师,其余12二人是机***,就是多炮塔坦克也没有那么多的机枪,这家伙相当一个移动的堡垒,多达6挺机枪和一门57毫米火炮,这个火力再当时也是非常恐怖的。里面驻扎一个排的火力。这款坦克战斗全重将近30吨,相当一辆现代的轻型坦克的重量了。这款奇葩坦克装备的数量也不多,只生产了22辆,坦克也有缺点,高大笨重,经常发生故障。不过也是德国研究坦克的一次尝试,为后来的坦克设计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30年代之后,各国生产的坦克火力和重量不断增加,有一种观念很奇葩,就是“陆地巡洋舰”概念,各国陆续研制出多个炮塔坦克,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苏联的T-35坦克。
该坦克一共装备5个独立的炮塔,主炮塔在中央上方,装备一门76.2毫米的坦克炮,下面就是围绕主炮塔的两个小炮塔,外加两个机枪塔,成对角线布置;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2个机枪塔位于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后方。245毫米火炮,2个机枪塔里面各装有1挺机枪,这样的布置为了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当然,炮塔多,乘员也少不了,一共11个人,车长1人,炮长3人,装填手3人,机***2人,还有无线电员和驾驶员各1人。
T-35坦克的缺点比较明显了,装了这么多的炮塔,速度低下,行程也比较短,还不能原地转向,机动性比较差,容易让人吊打。另外,其装甲防护能力差,该坦克的装甲仅能防枪弹,炮弹和***碎片,在火炮面前就像纸糊一样,产量也不多,后来就有新的坦克替代了。
1928年,意大利从英国购买4辆1928年向英国购买了4辆卡登-洛伊德MK.VI型超轻型坦克,并取得了英国人的生产许可证,引进仿制之后改称CV.29,后来对意大利这款坦克并不满意,研制除了CV.33坦克。这款呆萌的CV.33坦克长仅3.2米,宽仅1.4米,高度只有1.28米,战斗全重3.2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坦克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了。有乘员2人,车长兼机***,还有一名驾驶员,主要武器是一挺双联装的机枪,这家伙就像玩具一样,小巧呆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战著名装甲车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战著名装甲车书籍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