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推荐度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籍推荐度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度量衡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文集?
相传秦末与刘邦争夺天下的项羽,身材魁伟,“堂堂八尺”。先秦赵将廉颇,饭量很大,“日食斗米”。果真如此吗?今人难道都变得个子小,吃得也少了?因之,我对度量衡的源流发生了兴趣。度量衡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可是,当翻开那古老的线装书籍时,对它却说得十分神秘。关于它的起源,主要有四说,即黄钟说,秬黍说,人身说和多元说。
我国陕西、山西、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甘肃等地都发现了秦权,上面都刻有秦始皇的诏文,有的还加刻了秦二世的诏文,毫无疑问,它们都是秦***颁发的标准量器。
“权”即是今天所称的“砝码”,在有刻度的等臂衡杆上,利用杠杆原理测重。根据秦权上自铭所示量值实测折算,秦一斤应为250克。
秦的量器也已发现多件,经实测一升为200毫升。至今尚未发现秦尺,但可以通过商鞅铜方升计算出秦的度值。商鞅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颁发的标准量器,秦统一后,在商鞅方升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继续做标准器使用。商鞅方升的边上有一段铭文“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161/5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近年来经反复实测,得出此升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将161/5立方寸和202.15立方厘米进行换算,得出1立方寸=12.478立方厘米,进而算出1尺=23.2厘米,这个数值,既是商鞅时的度值,也是秦统一后的度值。
由于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产生偏差,为此秦明令规定,每年都要对度量衡进行检验,校正。
中国古代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传说在黄帝时代已发明了以干支记日、月。继而尧命羲、和二人参照日、月、星辰定历法。舜到东方巡视,在部落联盟议事时,商讨把四时之气节、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齐同,乐律声音高低都统一起来。禹治理水患,划分***,“身为度,称以出” ,以人体建立度量衡标准……
度量衡起源于先秦黄帝时代的文集。
据《家语•五帝徳》记栽: “黄帝治五气,设五量。""五量”是制度、量、衡、亩、里。这是有关黄帝创始度量衡的 最早记载。黄帝是如何具体创立度量衡的呢? 《吕氏春秋•适音》篇记载,黄帝曾派伶伦到昆仑山***竹子,用来制造黄钟,即古代的一种乐器,并以此作度量之用。
由于我国是音律标准犮展较早的国冢,于是,黄帝时代的度量衡,就照黄钟律管的长短、容积,与所容黍粒的分量而定,借用音律的标准作为度量衡的标准。
《汉书•律历志》载:度董衡出于黄钟之律也。度量衡本起于黄钟之管;量者,本起于黄钟之俞; 权(即衡)者,本起于黄钟之重。这些记载虽然是片言只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度量衡发展初期的情况。
数学方面的科普书,有哪些值得推荐的?
我理解的数学类科普书籍,简单点说,不是板着脸说故事,至少有点文学有点趣味那样,讲数学的有关知识。
相对于课堂数学知识和学习方式而言,数学科普是讲知识同时,重应用重深入浅出。其作者,一般都是数学家,或者特别热爱数学的资深学者。他们都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和智慧型的幽默风趣,经这样的人之手,才能写出受欢迎又长久流传的优秀的数学科普。
这是一套供年龄极小的孩子使用的数学科普书,我看过它可肯定是没用过,如同我看其他知识的书一样,给三岁之下孩子的书,趣味是第一位的,其他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本书,趣味十足。
对于这套书,我还真有个故事要讲。
先后问我的,都是一些小学生家长,他们是一群不想让孩子死学的人,他们的孩子学习好,可不怎么爱好数学,他们又很想很想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又不想通过大量的刷练习册得到。于是,我就给他们推荐了这套书。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小学生,也是个学习好的孩子,同时,你也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你就让你的孩子看这本书吧!
这一套书,是中国一些热爱祖国热爱数学的老数学家写的数学科普书,适合初高中生阅读。这些作者,老到一些人都已经不在的程度,也是五十多岁的我小时候看过的书,我记得我看的时候,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也是我没出生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推荐度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推荐度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