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防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海防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看的第一本书叫什么名字?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海岛女民兵》,那时是一九七三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由于那时候正是***时期,各类书籍都很缺少,偶尔见到了这本书,磕磕巴巴勉强能够读懂,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白天上课偷偷摸摸地读,晚上带回家点了煤油灯读,用了两天和两个夜晚才读完,完全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被海霞和她的民兵战友与敌特斗智斗勇守卫祖国海防前线的英雄事迹所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本书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不能忘记。
民族英雄故事?
一代名将霍去病出身低微,用贫贱来形容并不夸张,但他却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一步步身居高位,十九岁就任骠骑将军一职,二十一岁打通河西走廊,二十二岁更是凭借漠北之战封狼居胥,但二十四岁却不幸早逝。霍去病戎马一生鲜少败绩,也是因为他,河西走廊第一次纳入华夏民族的版图。
元朔六年(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来到了军营,边塞苦寒之地,霍去病愤世的棱角被边疆的黄沙和残酷的战争逐渐磨平,他开始胸怀家国大事,明白了为国为民的重任,他变得成熟了。在一次与匈奴的小规模交锋中,霍去病率领轻骑八百绕后突袭,直击匈奴于漠南,斩杀敌军千人,并且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经此一役,霍去病名声大噪,勇冠三军,汉武帝也惊叹于霍去病的军事天赋,封他为冠军侯。回到长安后刘彻重新审视了这位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外甥,十多岁的英年才俊正是大汉不可多得的领军人才!
元狩二年(前121)汉匈之间攻守形式紧张,河西大战一触即发,汉武帝对霍去病委以重任封他为骠骑将军,领军五万在河西地区附近(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安营扎寨。霍去病也不负众望于春、夏两季率兵与匈奴展开搏杀,利用轻骑突袭战术不断骚扰敌方防线,接着在后方战场中率领精骑一万出陇西向西北,剑锋直指匈奴西道意在压缩战场,逼迫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不得不与装备更加精良的汉军白刃相接。《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夏季战场更是乘胜追击,霍去病与公孙敖两路分走***河西走廊关键地带,李广和张骞右行牵制匈奴左贤王部。虽然后面公孙敖途中迷路未能汇合但霍去病却率领骑兵一路向前:“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河西大战告捷,极大的逆转了汉匈两国的攻守形式,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带完整的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也获得了祁连山下大片高山草原牧场,为汉朝西进创造了及其有利的条件。霍去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神”,威风凛凛也令人闻风丧胆,匈奴人悲歌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清。1874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校。在1880年和1887年,他两次去英国接六艘清廷购买的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完成从北大西洋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航线,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被授予“格尔萨巴图鲁”的美称。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他担任中营钟君中尉和致远舰管带,官衔提督。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致远”号多处受伤,整艘船着火,船体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们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用军队保卫国家,这就是死亡!”坚决地把船全速驶进日本旗舰吉野号。日本军舰匆忙将其炮火集中在致远,但不幸被鱼雷发射管击中。鱼雷爆炸导致致远沉没。邓世昌和全船250多名官兵一起遇难,年仅45岁。愤怒的大海的灵魂邓世昌,就这样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座永不沉没的大海丰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防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防书籍推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