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师培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刘师培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啥是翩幅?
不是“翩幅”,是“篇幅”。
释义
1. 文章的长短。
2. 书籍报刊中的文章所占的版面。
出处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然二人(指 白居易 、 元稹 )创此体后,次韵者固习以为常;而篇幅之长且多,终莫有及之者。至今犹推独步也。”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所为之文,以修洁擅长,句栉字梳,尤工小品;然限於篇幅,无奇伟之观。”
民国大师是否很多都学贯中西?
民国是否有许多学贯中西的***?许多人认为民国出了许多学术,师,叫得上名字的有王国维、陈寅恪、钱穆、钱锺书、胡适、冯友兰等人。所谓***,一般都是“贯通古今,学贯中西”,这才配得起***的称号。但事实上,贯通古今容易,能够学贯中西很难。
当时,中国人的西学怎么来的呢?第一中种人,自己不懂西方语言,靠读一些介绍西方学问的书籍和杂志获取知识。章太炎、***、刘师培、王国维这些人的西学知识大多是这么看书看来的。钱穆老爷子最悲催,他的西学知识被别人讥讽是看《东方杂志》学来的。所以,像章太炎、王国维、刘师培这些人有自知之明,后期就闭口不谈西学,只谈中国传统的学问。
第二种人,自己中学没什么根底,但懂西方语言,到西方留过学的。比如说严复、辜鸿铭、胡适,这些人因为出国时年纪比较小,学问的根基不深,所以说到了国外所学的学问也都是一些皮毛表象。较之于一般的国人来说,了解算是相对深入,但其实在学术内行人眼里没掌握多少西学的法门。这些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中学的根基太差。所以,严复是以翻译家闻名的,辜鸿铭是以能讲俏皮话的士大夫形象立足的,而胡适是倒卖西方新概念的留洋博士,在陈寅恪、傅斯年这种人眼里他们的学问根本就不入流,谈不上学贯中西。第三种人,自己有中学根底,又有西方留学经验。比如说陈寅恪、傅斯年、张荫麟等人。他们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功底,到欧美留学也是为学术而学术,能够同时综合中西两方学问,中西学问俱佳,具备了学贯中西的基本条件。而且,这类人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他们都是纯粹的学者,为学术而生。如胡适这样的聪明人,其实放到哪个领域都能出类拔萃,但类似傅斯年、张荫麟、陈寅恪这样的人却不是,他们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学术。这样的人,学术界无人可以代替,张荫麟英年早逝,此后就再无人可以接续他的高度,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因此,我们说民国出***这话不***,但是***的水平如何,是否都是学贯中西?这点需要打一个问号。在任何时代,能够学贯中西的往往是少之又少,无论是中国的学问还是西方的学问,其实都是博大精神。著书立说,吹拉弹唱根本算不上学贯中西,要对两种学问的核心都有精深独到的认识,这既是对天才的挑战,也需要具备许多外在条件,能够真正意义上学贯中西的,只能是凤毛麟角,即使在民国也寥寥数人而已。
国学应该是关于什么的学问?积极向上的国学思想有哪些?
国学是种统称,是对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统称,具体包含方方面面,如诗经类,史记类,玄学类,散文类,诗词歌赋等等,浩瀚无垠,挖掘不尽!凡是流传至今且发行的大都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也有些迂腐,消极,迷信的,但很少!现社会流行的国学典籍,能够被人民大众接受,喜爱,学习,操作性强的有《论语》巜中庸》巜大学》巜道德经》巜史记》巜左传》《菜根谭》等等,最常见的有《三字经》巜百家姓》等都属于国学的范畴!我个人比较推荐《论语》和《道德经》,一个是对人在社会中的礼仪,行为规则做了约束,可以了解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每个心里都应该有一道约束的篱笆墙!二个是从天地人道的角度,系统的阐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自然关系,并结合实际社会指导了无为而治的观念,在生活生产学习等等方面,也做了细化的论述!哲学家尼采,曾高度赞扬巜道德经》是人类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师培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师培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