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麻袋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麻袋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麻袋是装什么的?
麻袋可以装很多不同的物品,具体需要根据用途和材料来确定。
但一般来说,麻袋最常用于装粮食、饲料、化肥等农业用品,也可以用来装垃圾、衣物、书籍等其他物品。
此外,由于麻袋具有一定的环保特性,还可以被用来制作包装袋和购物袋等等。
总之,麻袋是一种多功能的包装工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
儿时的小人书连环画你们都看过哪些?还记得你们买小人书的钱都是怎么来的吗?
买过各类小人书,刘胡兰,地道战,鸡毛信,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那时是用父母的零钱早点等攒的,宁可不买吃的,也要用来买小人书!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有的借出左未还,有的毁于大地震。如留下就是一笔小财富啦!现在也收藏一些,西厢记,孔雀东南飞,东郭先生,红楼梦,小兵张嘎,箭杆河边,刘三姐,丰收之后,李双双,朝阳沟…等。
买过那些小人书?没法子回应你,家里现在大约有四千到五千本(套)小人书吧,一直没清点过,个人专用书房放着。一起的还有约万本各类型的小说和厨艺资料,本人是厨师。(最讽刺的是,老婆和女儿对书本一丁点兴趣也没有😅)
要问小人书怎样来的,绝大部份是用钱买回,还有到收购站按废纸价收购的,也有绝少是借的(没有归回😇😇😇)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小人书,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六一儿童节,学校在铁路俱乐部举办各种游艺活动,我一头扎在小人书阅览区。可惜活动时间有限,没看全,没看够。后来,爸爸也常常从单位工会给我借阅小人书。其中,《三千里江山》至今还有印象。书中描写抗美援朝的故事,很有人情味。那时,每天晚上和小人书相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初一时,在外地住宿。同学们也喜欢传阅一些小人书。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千里寻弟》,书中的故事很感人,许多同学边看边流泪。初三时同学开始传阅"大书"了,比如《啼笑因缘》、《秋海棠》之类。
至今记得买的第一本小人书是“柳茂青参军”,那一年,我才六岁。
买的最后一本小人书是辽美版的陈真传,那一年, 我十五岁。也是从此以后,开始买各种期刊和***了。
这十年间,攒了两大木箱子的小人书,成套的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传和杨家将,以及兴唐传和说唐等等。
那时候,家境贫穷,我这些小人书都是嘴省肚挪,一点点攒出来的。逢上***期,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捡废品,卖上一两毛钱,就够买一本自己心仪的小人书了。
这些小人书,就是我童少年时代最好的启蒙读物。那些天南海北、古往今来的***故事,那些名士侠客,红颜美人,将相宁有种乎的慷慨豪情,都是这些墨色青青的小人书,一点点深入到我稚嫩的心灵。让我,懂得了爱,明白了善,知道了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我是一九六六年入学,那时我经常跟着哥哥在街道书摊看小人书,后来随着***深入,小人书摊没有了。哥哥带着我穿街走巷来到摆书人家中,我们将平时积攒下的格格钱(一分二分硬币)递给他,主人知道我们意图,将院门插锁紧,从屋中木箱底下拿出几本小人书交给我们,并悄声告诉”不要大声喧哗。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郴州放粮》、《草船借箭》等小人书。
后来这些所谓“四旧”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小人书也没有人敢让看了,小伙伴们在一个造纸厂发现大堆收缴来的书籍,我们偷偷从中翻找喜欢的小人书,回家偷偷翻读。当我们重返造纸厂时,那些书已经无影无踪,只得垂天丧气回家。
***最激烈的时期过去,大约两年左右,新华书店摆上一些小人书,都是宣传好人好事,英雄人物,样板戏的内容。小伙伴们惊喜若狂,舍不得买水果糖块,也要你一分,他两分,凑钱买一本小人书,大家围着看。
到了七十年代,小人书似忽多起来,我家离书店十多里土路,每隔一两个月,我都会将爸妈给的零钱积攒下来,来回步行二、三十里,独自买小人书。回来时下雨,就将小人书塞进衣服里,用手捂往回跑。
多年下来家里存有不少小人书,如《刘文学》、《战斗英雄黄继光》、《鸡毛信》、《红灯记》、《在人间》、《我的大学》、《保尔柯察津》、《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等等。到八十年代我在外地工作,被母亲当做废纸买了,现在想起来还很惋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麻袋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麻袋书籍推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