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荐神学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推荐神学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很多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最后都钻研神学?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物理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哲学。科学是研究实证性的学科,科学最后都必须以理论的形式来完成,哲学作为理论的最高层次,自然就是科学的终点。神学与科学不同,神学没有物质基础,神学的本性是人的非理性的信仰,由于其非实证性,神学缺乏科学性,但是在情感意志和信仰方面,神学却体现出了对人的内心的永恒关怀。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科学为人提供物质基础,神学为人提供永恒的精神关怀,哲学则平衡科学与神学的关系。无论哲学家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人生的尽头都是死亡,神学作为虚无缥缈世界的永恒描述,自然就是人最好的归宿。神学不给人什么,人走向神学是因为人学要死亡之时有一永恒的寄托,因此神学是信仰的体系,而不是迷信的体系,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由实践检验并无限趋近真理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本质不就是是理解世界么。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观的粒子,无论是牛顿的世界还是爱因斯坦的宇宙,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蚂蚁还是人类,无论是意识还是物质,都那么看似平凡其实那么神奇,貌似杂乱而又多么有序,似乎任意而象设计好的,那么的不可测却又恰到好处,那么的不受管束却又象有所安排,那么的精巧精致,那么的细致幽微,那么的宏图伟构,那么的出神入化,那么的造化神功,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不可想象。
嗯你看,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随着我们的不断发现,不得不对我们存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精致雄伟所折服惊叹。就是这样,科学通向这世界这宇宙的精致,精致通向神奇。而神奇通向上帝,神奇通向神学。
这个世界唯一不可理解的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心灵需要安慰,人需要信仰。作为地球上孤独的一群,不管这个世界有没有神灵有没有上帝,我们也需要有我们甚至要求有。其实,上帝也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上帝与我们同在!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估计有些误解,首先,问题中的科学家应该指的都是西方的科学家吧,其次,提问的人应该不太理解西方的社会形态。
西方国家,无论是欧洲还是后来的美国,统称西方国家,他们的意识形态与东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单是政治方面的。事实上,政治原因也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源是意识形态上的,也就是信仰方面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西方,宗教信仰可以算是与生俱来的,这个的意思不是说生下来的孩子就懂得信仰。而是说,作为宗教,无论是***教,还是天主教,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民众的心中,西方绝大数人都是信教的,而且他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要接受洗礼,加入教会。作为教民,定期要做礼拜,无论是去教堂,还是在家里。
当然,不同教派会有所区别,这里就不细谈了,只是要说的是宗教信仰对于西方民众来说是与其一生密切相关的。
因此,无论这个人是什么职业,就算是科学家也好,他也是从小在教,信教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布鲁诺因为信仰日心说,反抗教会而被烧死,可能有人会认为布鲁诺是个无神论者,其实不然,他依然是个虔诚的***,他所反抗的是教会,而不是宗教本身。
再有,写《十日谈》的薄伽丘,在书中描述了教会的各种黑暗,并在书中将教皇放到了地狱里,但同样,他也是虔诚的***,而并非反对宗教本身。
因此,题目中说科学家最后研究神学并不准确,因为人家一直就是教会中人,而神学对于他们也是一生的事业,谈不上最后研究神学什么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荐神学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荐神学书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